趙書記起身對本次會議進行最後的部署:
“這次汽車生產線項目由劉凱旋司長親自牽頭負責,研發中心選在紅星軋鋼廠的實驗所,汽車生產線也坐落在軋鋼廠新建的廠房內,人員安排將在明日公示。”
台下眾人聽到總負責人不是李建勳而是劉凱旋,紛紛愣神,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這中間………不會有什麼貓膩吧?
按正常邏輯想,生產線計劃書是李建勳拿出來的,生產設備也是李建勳搞來得,論經驗李建勳最豐富,論威望李建勳已經達到了對應高度,這種大功勞怎麼會交給劉凱旋?
台上一乾領導也看出了台下眾人的疑惑,為了消除猜想以避免造成不利影響,幾人交換眼神後,決定由李軍姿作為代表起身回答這個問題。
李軍姿是李建勳親姑姑,又是部裡副書記,回答這個問題再合適不過。
“建勳,這些事讓軍姿處理就行了,咱們去辦公室吧。”
聽到趙書記安排,李建勳點點頭。
來到趙書記辦公室,一眾領導顯然心情非常好,一路上都笑的合不攏嘴。
“建勳啊,真有你的,以前這些問題怎麼想都想不明白,結果經過你這麼一解釋才發現原來解決的途徑會這麼多,哈哈哈哈。”
“就是就是,彆說是他們了,就是我在聽建勳同誌解釋的時候都感覺自己是個門外漢,就好像是打開了一扇新大門似的。”
李建勳聽到這些高層領導連連誇讚,趕緊謙虛幾句。
“各位領導高讚了,我也是偶有所得,相信以後會有更出色的人出現,隻有不斷湧現出人才才能支撐新華府持續前行,單靠我一個人是遠遠不夠的。”
趙書記見李建勳這麼謙虛,擺擺手故作不滿的說道:
“建勳啊,你不用謙虛,你的優秀我們所有人都是看在眼裡的。”
“像你這樣的大才,我們其實不敢過多的奢求,能有一人就足矣了。”
大領導等幾人聽到後點點頭,表示讚同。
這話說的倒真是貼切,活生生的例子就在這裡放著。
以鷹醬為首的其他國家一直想改進煉鋼技術,提升鋼材產量和質量,可是三年過去了雖有進展但是遲遲沒有成功,李建勳出手十幾天就解決了。
同樣的還有特種鋼技術,多少國家耗費了無數心血和金錢連進展都沒有,結果到李建勳這依然隻是用了十天的時間。
這種級彆的人才絕對是鳳毛麟角般的存在,可能會多嗎?
能有一人便謝天謝地了,再多來幾人甚至就成全球公敵了。
喜歡四合院:開局工程師,逼我勻房?請大家收藏:四合院:開局工程師,逼我勻房?小書包小說網小說網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