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家的豬圈竟然是用泥坯和磚瓦兩摻蓋的。豬圈的牆很厚實,比孫富貴夫妻倆自己住的房子的牆壁還要厚上三寸左右。
豬圈頂上是封閉的,用的不是苫草而是瓦片。如果不是高度太矮,這房子住人都沒毛病!
豬圈的牆壁上還開了碩大的窗子,是可以整扇推開的那種老式木頭窗子,用於通風去濕。
豬圈的牆上有火牆和煙道,地上還鋪了跟鮮族人學的那種滿地炕。
孫富貴早上晚上各燒一次火,力求讓豬圈保持在一個舒適的溫度。
老母豬,揣著崽兒的老母豬,生了小豬仔的老母豬,都是分開養的。基本上每頭老母豬住的都是單間兒,彼此之間用木柵欄隔開。
地麵上清理得乾乾淨淨,說是豬圈,簡直比有些懶人家的炕頭都乾淨!
看到這樣子的豬圈,不隻薑英秀震驚了,薑老太太和薑秋菊也看直了眼。薑老太太直接就把讚歎的話說出了口:
“怪不得富貴能養老母豬,十裡八村都到你這來抓小豬羔,這是伺候得真精心啊!”
老太太感歎了半天,最終在一窩小豬麵前挪不動步了。
薑老太太挪不動步,薑秋菊和薑英秀也湊過去跟著看稀奇。一頭黑得發亮的老母豬躺在一邊,六頭小豬依次排開,一個勁兒地往它懷裡鑽,拱來拱去。
小豬裡麵有三頭是純黑色的,有兩頭是純白色的,白中透著肉嘟嘟的粉。還有一頭是粉白底色帶黑花兒的。
粉白底色帶黑花兒的那頭,有個黑斑點在屁股上,還有個斑紋在眼睛上,薑英秀一下子就聯想起了麥兜。
唔,看來不知是豬爸爸那邊還是豬媽媽這邊,血統不太純啊!
孫富貴笑嗬嗬地跟薑老太太介紹:
“這是咱們本地的大黑豬,最好養活,又最能出肉,薑嬸子,你看看,這個,還有這個,多虎實!”
孫富貴說著小跑著拎了一桶豬食過來,倒在兩個槽子裡,原本懶洋洋地老母豬一躍而起,奔向了豬食槽,小豬們也都跟著老母豬,撒著歡兒地跑了過去。
孫富貴繼續笑嗬嗬地說:“你看看,這小豬羔多歡實!多上食!”
孫富貴的話不算多,說來說去,話裡話外,都是各種誇小豬羔的,不過薑英秀承認他說的挺實在的。
這些小豬羔確實很上食,很能吃。六隻小豬剛剛還擠在老母豬懷裡喝奶,這會兒功夫又擠在豬食槽邊搶豬食,吃得那叫一個歡快,還時不時地發出哼哼聲。
薑老太太看得心癢難耐,忍不住上手去挨個兒掂了掂幾隻小豬,然後澀聲說道:“我本來打算抓五隻的……若是這一窩我都要了,能給便宜點兒不?”
孫富貴沉吟了一陣兒,到底還是拒絕了:
“薑嬸子,你老也知道,這些老母豬和小豬羔都是生產隊的,我倒是有心給你便宜點兒,可是我也做不了這個主啊!”
薑老太太長歎一聲,沒說彆的。當下就一咬牙,一瞪眼,腮幫子都跟著使勁兒,拍板把六隻小豬都抓了。
說定了,孫富貴就忙活著給小豬一隻隻上稱,算價格,最後總共要了一百二十八塊錢。孫富貴還給薑老太太免費送了個裝小豬的大籮筐。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