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確實做不到直接下手neng死她,但是,大概也隱隱約約有那麼幾分,沒辦法說出口的、或許在自己的意識中單獨麵對自己的時候,都無法坦然承認的、幾分期待著她抗不過去的意思,在裡頭。
不然也不能在她四歲左右的時候,就非得把她搬到這間小倉房裡。
沈春柳呢?
這個總是從自己的一份糧食裡節省下來一個半個窩頭、土豆,或者貼餅子的女人,她就一點都考慮不到,這孩子的身體,常年處在這種寒氣徹骨的環境裡,會是個什麼狀態嗎?
還是說她雖然考慮到了,卻什麼也沒有做,隻是偶爾想起來的時候,哭上一鼻子?
薑英秀穿越以來,一直沒怎麼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
然而眼見著自己提出來的不靠譜建議就這麼被薑家人輕易地采納了,她忽然間就想明白了,其實這些人,對自己這個小身板,並沒有多少真切的關心。
不過這種事也難怪。
人和人的緣分是很奇妙的。
有些人明明是陌生人,卻能夠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生相依相守,成為守望相助一輩子的好朋友。
更有無數“千裡姻緣一線牽”的愛情故事,讓人感歎感情和緣分的奇妙。
也有些人,明明是骨肉至親,卻脾氣秉性嚴重不對盤,不管多麼努力都始終相處不來。話不投機半句多的情形,還算是好結局了。
甚至在很多時候,一家人鬥得跟烏眼雞似的,恨不得彼此要吃了對方的,也是一堆一堆的。
都不要說女頻古言裡的宮鬥、宅鬥,各種妻妾紛爭、嫡庶矛盾,即便是在薑英秀的前世,就有多少原本還算關係融洽和睦的家庭,受不了一丁點命運的起伏與考驗?
有多少家庭,不過因為一套價值區區幾十萬的房子,就能全家兄弟姐妹齊上陣,各執一詞,對簿公堂?
又有多少家庭,不過為了贍養老人,一個月你出三百,他出五百,都能吵到天翻地覆,誰都怕自己吃虧,最終誰都一分錢不肯出,然後鬨上法庭?
又有多少癡心父母,奉獻完了一輩子,退休以後還得繼續努力發揮餘熱,一輩子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孩子畢業了,剜門盜洞四處求人給孩子安排工作,給孩子買房買車,催著孩子結婚生子,幫著孩子撫養下一代。
……
薑英秀想著想著,就覺得感慨良多。
她曾經讀過一段話,當時曾經嗤之以鼻,不以為然,後來經曆得多了,見識得多了,卻越想越覺得,這段話實在是太透徹,也太讓人心涼。
原句她不記得了,大意是說:
人和人之間的緣分,大體就隻有“報恩,報仇,討債,還債”這四種簡單的模式。
她第一次看到這段話的時候,心裡頭簡直是一萬個不服氣。
然而後來隨著網絡的發達,她常常泡在網上看彆人的人生經曆,看得多了,總覺得現實生活,真是比藝術作品,要狗血得多。
畢竟命運或者說現實這個作者,絲毫不需要考慮是否合乎邏輯,也從來不需要考慮她的讀者或者觀眾,會不會吐槽她的作品。
見過的各種案例越多,她就越覺得,這四種看似簡單而又悲涼的模式,還真是十分貼切。
比如自己這個小身板的原主,真正的薑家四丫頭薑英秀,跟薑家人的關係,大概就是報恩或者還債吧。
而對自己這冒牌貨來說,還債的話,自己大概並不欠他們什麼。
報恩的話,自己占據了這個小身板,而這個小身板確實是薑家人給予了生命,也確實是薑家人撫養長大的,所以,倒還真扯得上幾分關係。
那麼,自己的報恩,要報恩到什麼程度呢?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