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梨知道她的心思,早想尋個機會好生問一問她,勸勸她,可見她又是這樣真心為太太高興,又不知如何開口了。
冬萱,到底是怎麼想的呢……-
查完禮物,又算了半天帳,四月十五一早,江洛與林如海林黛玉一同趕至碼頭,為謝丹晴送行。
謝家人自然也在。
江洛畢竟隻是嫂子的“小姑子”,還不是江子麟親妹妹,隻是認來的。雖然在禮法名分上與親妹妹並沒有區彆,但這裡送行的人都知道內情,所以她也不好越過謝家人與嫂子說很多話。隻用力說幾聲“定要珍重自己”,她便讓出位置,看嫂子的親弟妹與她道彆。
但沈夫人的三個孩子:謝丹曉、謝丹時和謝丹暄,著實都與長姐說不上親近。
謝丹曉是妹妹,還與謝丹晴挽著手說了幾句話。
因這半年裡有謝丹瑜一事,姊妹倆也比從前親熱了些。
而謝丹時和謝丹暄一個十二歲,一個九歲,自認都不是頑憨幼童,哪裡好意思拉長姐的手?
謝丹晴摸了摸他們的腦袋,沒說什麼,讓他們跟謝丹曉去了。
謝丹明走過來。
謝丹晴微笑望著他。
“姐姐……與小孩子沒說的,”謝丹明在袖下緊握著拳,“便沒有囑咐我的嗎?”
“你都這麼大了,”謝丹晴淺淺笑道,“早便成家生子,明年都要下場秋闈了,我沒有不放心的。”
“姐姐!”謝丹明這幾日一直在後悔,“那天我不該——”
“你還記著呢?”
謝丹晴走近一步,想摸一摸親兄弟的肩膀,又放下手:“我早都忘了。”
他是想說二妹妹成婚那天的事吧。
他一定以為,做出這副可憐模樣,她就會像他小時候一般全不在意,原諒他吧。
但她早就不是那個疼愛幼弟的姐姐了。
即便他真的悔過,為祭祀母親的事賠罪,願意從今年、今時起,把以前慢待的都補回來,可這些年時光過去,她也早便不在意、不期待。她猜,他一定早便把那件事給忘了。
但這些都無所謂。
母親有她記得就夠了。
謝丹晴不再理他,看向弟妹張氏已經有些微起伏的肚子,笑道:“等生了,彆忘了告訴我喜信。”
“姐姐放心!”張氏忙笑道。
謝丹晴道:“你懷著身子,又叫你做全福人,今日又來送,辛苦了。回去好生歇幾日。”
從前她勸張氏不要生育太頻,有損身體,張氏連生兩胎皆順利,並不以為然。人各有命,現下她也不必多言。
張氏笑道:“我身子一向好,姐姐彆擔心。”
謝丹晴點頭,遠遠看了江洛一眼,便與謝尚書、沈夫人拜彆,攜兩個女兒上船去了。
上車回家,江洛不敢說一句話,怕開口就會哭。
黛玉年紀雖小,卻已經親曆過多次生死離彆,很明白太太此時的傷心。她便也不說話,隻靜靜在一旁陪著。
這給了江洛許多寬慰。
傷心時怕人問。尤其她不想與人傾訴時,更怕被提起一句。像黛玉這樣默不作聲的陪伴最好。
黛玉……是不是也有過許多這樣的時刻呢?
江洛伸出手,看著黛玉的神情,第一次把“繼女”抱在懷裡。
……好吧。
終究還是沒忍住眼淚。
下車時,江洛把黛玉的衣服都哭濕了。
林如海下來一看,簡直哭笑不得。
他令人送女兒回去換衣裳,自己扶住新妻,笑道:“真不知誰是做母親的,誰才是孩子了。”
江洛原還覺得不好意思,被他一調侃,索性接著哭:“做母親了便不能哭嗎,老爺是做父親的還——”
“罷了罷了!”林如海忙求她,“怎麼又說起這個。”
回到房中,江洛直哭得累了才收住,洗了臉也懶得再梳妝,隻挽一個纂兒,便拿起賬本看。
林如海卻攔住她:“才哭過,彆做這費眼睛的事。天不算熱,咱們出去走走?家裡園子還沒逛過。”
這男人時時刻刻的體貼偶爾真叫人招架不住。
江洛眼下還有些紅痕,問:“那我就這麼出去嗎?”
若還要梳妝,不如在屋裡坐著。
“這樣便很好。”林如海挽她的手,“自己家裡,又不是街邊路上。”
江洛不禁笑了。
這是拿她的話說回來呢!
“明日先生就來了,叫黛玉也出來走走吧?”江洛問,“去花園正路過山青院,我還沒看過黛玉在這裡的屋子呢。”
“那便去。”林如海俯身,替她係緊宮絛,又理正裙子。
看著他翠青發簪上的流雲紋,江洛心底幽幽一歎。
光這府裡就有一個姨娘,三個姑娘,還有無數丫頭媳婦——
以前都堅持住了,現在也千萬不要被魅惑啊小江!
……
雖然這裡不但子女和父母之間,甚至家族裡每個人之間都不太存在“隱私”這種東西,但沒提前告知,江洛還是怕突然進去黛玉不自在,便在山青院前止步,令人叫黛玉出來。
她看匾額上的三個字:“從前老爺的字是更醇厚中和。”雖然也有“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仙氣,卻無這般鋒銳。
似乎她現在的字也和原身的有了很大不同。
她都在這第六年了,日日勤練書法,字跡有所變化也屬正常,是吧?
江洛忍著沒看林如海求證什麼。
黛玉很快出來,笑問:“爹爹太太不進來坐坐?”
江洛笑道:“一進去我又懶得動了。咱們走吧。下次再來。”
林府西側的花園足有六七進普通院落大小,裡麵近十處景致,山石樹木、亭台樓閣俱全,還有一股活水從西北方向流入,在園內盤旋成小小一池湖,又從西北角分路流出。
能在京中有帶這樣花園的一所宅子,可見林家的家底殷富。
走了兩三處景,黛玉便累得微喘。
三人在“雲夢亭”內暫歇。
江洛好奇問:“當日建這花園,用了多少銀子?”
她記得按描述,“大觀園”應有林家花園的兩倍大,光置辦簾櫳帳幔就花了兩萬兩……按她這幾年管家的經驗,實際花銷應該不到五千。經手的人這般貪汙,大觀園建成,還附帶賴家一個花園也造好了,再怎麼挪補儉省,整體花費也應該超過了百萬吧?
“這還是祖父那一輩修的彆院,”林如海也沒覺得江洛的問題破壞氣氛,而是認真回憶起來,“那時京中一升米隻要四五文錢,如今都要八文了。”他令管家去找五十年前的賬冊。
等賬冊送來的時間,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