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林氏一品夫人》全本免費閱讀
來不及為林如海的遠赴邊關感到擔心了。
現在,【皇子先生·在鴻臚寺行走·位同少卿·一品誥命夫人江洛】要做的是,趕緊備課!!!
目前,宮中·共有七位皇子皇女上學,分彆是:
年已十九,吳貴妃所出的大皇子;
年已十七,李皇後嫡出的二皇子;
年已十六,吳貴妃所出的大公主;
年已十三,吳貴妃所出的三皇子;
年已十二,周貴嬪所出的二公主;
年才七歲,李皇後嫡出的四皇子;
以及同樣年才七歲,吳貴妃所出的三公主。
大皇子、二皇子和大公主俱已到婚齡,但因近兩年先帝重病,皇帝一心侍疾,無心後宮子女,以及其餘種種原因……三位殿下還皆無婚配,也無封號,更在朝中無職,還在上書房上學。
江洛隻是一個教幾何算學和外國語言的女先生。她不考慮七位皇子皇女之間與他們各自的母親之間有何等微妙的關係,隻按年齡大小把學生分為兩班:大於等於十二歲的五位一班,七歲的兩位一班,正式備課之前,先上折向皇帝請示:她是否可以男女混合教學?
既是皇子皇女皆要學習她負責的兩門課程,諸位殿下皆是親兄弟姐妹,或許不必特地避開?
皇帝批複:
師母所言有理。已令於上書房專辟出一間做師母教學之處。如還有任何需求,請師母儘管提出。
沒有標點符號,短短不到四十個字,竟然連稱三次“師母”……江洛覺得折子有點燙手了。
——這都是皇帝信任、倚重林如海順帶的。
江洛在心裡重複。
她放平心態,開始備課。
大齊皇子的課程中本便有“外語課”,一般是鴻臚寺卿、少卿擔任教師,少見寺丞、主簿等,也或有外國先生。宮中現無外國教師,隻有鴻臚寺卿明大人每五日入宮教授外語。
皇帝新召江洛做先生,也沒辭退明大人,並不尷尬,所以江洛先向明大人要來了諸位皇子的學習進度。
有些出乎她的意料:明大人的教案記錄都極為明確,可見授課非常認真,而四位皇子也無一位鬆懈這門課程,連年才七歲的四皇子,都能寫出規矩工整的英文單詞了。
至於
三位公主,按本朝常例,雖也是從六歲上學,卻隻由內文學館中年高德重有才的女官授課,初始課表裡就沒外語,京中女子學外語的風也沒刮到宮裡……所以外語水平都基本為零。隻有周貴嬪所出的二公主常在皇後宮中,與二皇子兄妹和睦,當玩樂學過幾句。
在宮中了解過情況,回到家裡,江洛就和黛玉上升高度:“同為天家血脈,男女卻也如此不同。”
不說皇位繼承、府邸大小、俸祿多少這些“實在”的東西,就是受教育權也差這麼多嗎!!
林黛玉先還寬慰江洛:“可從太太授課開始,便有皇子皇女共同上的課程了,還是兩門!”
江洛聽著,對黛玉一笑,便重新給外語課分班:
水平相差不多的大皇子、二皇子和三皇子一班,才起步的四皇子與公主們一班。
幾何算學基本都沒基礎,還是隻按年齡分。
一分鐘把新的規劃寫下來,她再抬頭,卻見黛玉已深深顰了眉,正望著窗外思索什麼。
江洛便忙問:“怎麼了?”
是因為她抱怨、上升的話嗎?
黛玉已經見識過多少世情……不應該呀……
還是,在掛懷她父親?
聽得喚問,林黛玉稍有猶豫,沒有直接看回去,而是低了頭。
江洛便忙放下筆,坐到她身邊,笑問:“和我還有什麼不能說的?”
林黛玉抿唇,睫毛顫動。
她開了口:“我……”她又先求:“我、我說了,太太可彆生氣。”
江洛忙道:“你說就是了。不管什麼事,我都不生氣。”
不考慮黛玉的人品行事,隻用尋常家長的思考方式,哪怕最嚴重的情況……黛玉說她懷、懷孕了——
這還是要生氣的!!!
太太的聲音和手上的溫度一如平常給她力量。
林黛玉將方才思索的說了出來:“我在想,若我其實有個兄弟……或……昭昭便是男兒,是否其實我不會有今日?”
若真的似娘期待的那般,她有了兄弟,林家有了子嗣,即便她在家中的生活一如往昔,依然能學舉業、掌家事、出內幃、入官衙……可在家外,旁人定然不會再將她視為承繼林家之人。
若在昭昭之先,在賢德妃省親之前
,家中便有一子,陛下是否還會特地賜下“造化鐘靈”之匾?
她是否還有資格,能望一望世間男子都有機會走上的青雲路?
是家中無子,才成全了她。
說完,林黛玉緊張地看向太太。
太太卻果真沒有生氣。
太太隻是望著她,眼中甚至無太多驚詫,麵上有欣慰、有悵然,有期待,還很明顯寫著“果然如此”,“果然有這一日”。
——原來太太早已明悟此理了嗎!
“不止是你,”江洛感歎地笑,“我也一樣。”
若昭昭是個男兒,她也不會有今日。
林如海也一樣。
若有子,他再有經世報國的才能,也不會似如今這般,得到皇帝如此全權托付。
他早便向皇帝隱晦表明,“今生有夫人、有兩個女兒已經足矣”,他不會有子。
他是因為無子、幾無謀朝篡位的可能,才有今日。
雖然這般的重托,也並非常人所能承受。
他們全家都或多或少因“無子”受益。
昭昭將來也會受益。
一整個抱住又驚喜又發懵的黛玉,江洛又輕聲笑言:“你隻管安心。”
她說:“家裡不會再有……孩子。”
她補充:“隻要你父親一直與我……同心同德,對我忠誠不二。”
——就不會再有一個男孩出現,奪走她們現在、將來所有的一切。-
七月末。
正式任教之前,江洛把近日緊急翻譯出的《遠鏡說》呈入宮中,請皇帝速命工部批量製造,或可援鬆原戰事。
不知浙閩粵沿海一帶是否已有望遠鏡流入,總歸京中和朝廷尚無。但介紹望遠鏡的原理和如何製作的書已經隨著商船流入了大齊,又被她搜集到,——近年給林家送外國書籍原本做禮物的人真是越來越多了……可見,可能,此時的國外也不是很注重科技保密。
難道這就是“天佑大齊”?
——嗯……是不是此時的西方世界,進行科學觀測和提出“日心說”的科學家們還在被視為“異端”?
比如雷先生,就十分認定地球才是宇宙的中心!是靜止不動的!其他星球都環繞地球轉動!
為了避免自己也成為大齊的“異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