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林氏一品夫人》全本免費閱讀
二公主蕭嘉珂翻身下馬,衝進了平國郡主府!
在路上耽誤了那一刻,一定讓昭昭小姑姑多等了。
蕭嘉珂腳步不停往裡猛走,果然在前殿看見昭昭姑姑已經吃上了冰碗。
“我來晚了!”蕭嘉珂進來忙說。
“二公主。”昭昭——林遲——放下冰碗站起來,指著時辰鐘說,“不晚。”
才七點二十八,離約好的七點半還差兩分鐘。
蕭嘉珂鬆了口氣。
兩人互相免了君臣之禮與家禮,蕭嘉珂坐在下首,也要冰碗。
林遲:“二公主才快步行來,身體發燙,此時不能吃冰。我也不用了。我們略歇三五分鐘就走吧。”
蕭嘉珂:“小姑姑!”
小姑姑才八歲,怎麼就管她管得和父皇母後母妃還有平國姑姑一樣了呢?
林遲:“給二公主上一碗溫茶。”
蕭嘉珂:“……哦。”
林遲:“玫瑰花茶,甜的”
蕭嘉珂:“好嗷。”
小姑姑說八點再出門,蕭嘉珂就慢慢喝完了這碗茶,又歇一會,看牆上掛著的用大塊玻璃鑲嵌起來的世界地圖,邊看地名邊在心裡複習,每一個國家的名稱用英語、法語、佛郎機語……都該怎麼說?他們各國的政體、曆史、現狀、物產、文化風俗……又具體如何?
這些都是平國姑祖母講故事一樣教會他們的知識。故事的“拚圖”不全,還有許多等待他們未來或後人去探索。
時間一到,林遲便起身:“二公主,我們走吧。”
蕭嘉珂立刻回神,去握小姑姑的手:“走走走!”
蕭嘉珂年已十六,自幼學習騎射,馬上帶一兩個同齡的姑娘都不在話下,何況一位小姑姑。
確認林遲在她身前坐穩,她便揚鞭握韁,率了人一徑向貢院而來。
林遙姑姑幾天後便要下場,她與小姑姑約好了,今日一起來看貢院。
她們在西偏門下馬。
蕭嘉珂隻穿著今時女子騎馬出行常見的冠袍,一眼看去與官民之家女子無異。但貢院中人早便得了宮中指示:今日二公主與林二姑娘會來貢院參觀。是以見這一行人過來,早有人恭迎上去,不敢直以“公主”稱呼,隻笑問:“可是江府的兩位姑娘到了
?”
蕭嘉珂:“正是。”
再過一日,這貢院就要內外封鎖,待八月初八第一場秋闈之日再開了。
蕭嘉珂先自己下馬,再抱小姑姑。
林遲會自己騎馬……但還是由二公主抱了下來。
“原來這就是貢院。”蕭嘉珂四麵打量。
“我們進去吧。”林遲說。
在外麵停留太久容易引人圍觀。
蕭嘉珂便仍握住小姑姑的手,一同入內。
從西偏門入內向東走,可以看見貢院正中心的建築“至公堂”。從南向北一條中軸線上,至公堂向南為“明遠樓”,向北為“觀成堂”,俱為禮儀性建築。觀成堂東西兩側為辦公之所。
林遲兩人隻向明遠樓方向行。
明遠樓東西兩側,便是幾日後生員等應試的“號舍”。
每間號舍寬隻三尺,深隻四尺,大小還不如各府常用的八仙桌,入內連轉身都不便。
林遲一一看過磚托、號板,將號板挪湊成“床”,又搭成“桌椅”。
姐姐便要在這樣的號舍裡考試九天。
怪不得爹爹說,姐姐在家裡模擬秋闈的環境比真正的貢院還好得多。
蕭嘉珂在比劃號舍的高度。
後牆隻高八尺,前簷隻高六尺。
“幸好大姑姑不算很高,”她小聲說,“不然連站都站不直。”
“嗯。”林遲應聲。
前後看過幾間,兩人還實際發現不同的號舍好壞相差的確甚大。有的格外窄小,有的靠近茅廁……還有的竟會漏雨——
林遲叫人爬上屋簷往下澆了一壺水,號舍裡便星星點點濕了許多。
“我還以為好歹天子腳下,順天府貢院內,不會有這般漏雨的號舍……”蕭嘉珂喃喃。
一路陪他們看過來的貢院中人隻能賠笑。
“等我回宮,便回稟父皇,讓工部快將這裡修一修吧。”蕭嘉珂道,“否則真有才高之人不走運分到這處,卻被秋雨淋濕了卷子落榜,不是叫大齊少了人才?皇祖父還怕春寒料峭凍壞舉子,把春闈從二月改為三月,貢院內竟還這般……實在過分了。”
……
從貢院出來,兩人便向翰林院行。
還不到上午十點,翰林院內人
皆未去,人員行走往來不少。
因翰林院中人常在禦前行走,都認得常在陛下身邊的林二姑娘林遲,也有幾人見過二公主。見兩人便衣簡從,顯然不想大張旗鼓,便忙有人笑指路道:“林大夫就在衙舍中。”
兩人謝過,一路向林黛玉衙舍來。
林黛玉正看前朝舉子的卷子,知她二人來,笑向外迎,問:“你們看過了?”
“看過了!”蕭嘉珂歎道,“黛玉姑姑,你要受苦了。”
林黛玉請她們進來,令雪雁闔上門,上茶。
蕭嘉珂又捧到一杯溫茶。
她潤了潤嗓子,便一句不停把貢院內如何說了個遍。
左右小姑姑不愛說話,她來多說!
林黛玉便笑道:“公主日常行善。”
蕭嘉珂擺了擺手,歎道:“姑姑,這話倒沒意思。我也隻能說一說這些細枝末節上的……”
真正的軍國大事,哪裡輪得到她一個公主開口?
不過這話也沒意思。
父皇共十一個孩子,已成年的加上她是四人,隻有二哥太子殿下去年開始在刑部學習,還不加實職,不許擾亂衙門正常事務,餘下連年已二十三的大哥都未得準許入朝領職,已經出宮開府,還需每日到上書房上學……她一個十幾歲的公主又多奢望什麼。
蕭嘉珂忙止了前麵的話,笑問:“怎不見小謝翰林在?”
黛玉姑姑和小謝翰林會怎麼樣,連父皇母後都關注著。昨日皇祖母聽得她要出宮看貢院,還說起:“謝家的孩子都二十二了,黛玉也十八了,怎麼還不聽兩家提起婚事?”
母後笑說:“或許是要等黛玉考中再提。”
皇祖母點頭說,是該先專心預備科考。
可她卻隱約覺得……是不是即便今歲秋闈和明歲春闈都中了,黛玉姑姑也不會和小謝翰林論及婚事?
哎,真叫人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