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世界,二仙山。
山巒疊嶂,巍峨高聳,漫山青鬆鬱鬱,四處翠柏森森。山峰深處,一片洞天福地,於花草林木之中,若隱若現。
洞天附近,偶有白鶴飛過,在林間草地交頸纏綿。時有青衣藥童,在藥田之中來往,或采藥誦經,或研習道法。
“唰!”
一座高大洞府之前,一名道袍人影突兀出現。
此人身材高大,道貌堂堂,頭上道髻高挽,身上道袍莊嚴,手挽青絲拂塵,背插鬆紋古定劍。
看年紀,約莫三十多歲,還是個青年道士。
“師父,弟子回來了。”
青年道士拂塵一擺,在洞府之前深深一禮。
“一清,進來罷。”
洞府之內,傳出一道清朗嗓音。
那道號一清的青年道士,躬聲答應,然後上前,輕輕將洞門打開。
洞府之內設置簡單,一名白發白須,身穿月白道袍的老者,正盤坐一張雲床之上。
“師父召弟子回來,不知所為何事?”
一清道人向著老者一拜,開口問道。
“梁山那邊,怎麼樣了?”
白須老者淡淡一笑道。
“晁天王已經坐穩梁山,正在整頓軍馬,操練士卒。”
一清躬聲答道。
“嗯,你這次回來,就不要再回去梁山了。”
老者輕輕點頭。
“……這,師父的意思是?”
一清微微一愕。
“你已經上應天和‘七星聚義’,其他的事情,無需你再多管……晁蓋重情重義,但卻身具短命之相。為師近觀天象,發覺天魁星即將入世,必然會對晁蓋有所衝克……這些事情,你不必再插手其中。”
老者道。
“那弟子……”
一清明顯對老者的說法,感到有些措手不及。
“為師新收了一名弟子,你可知道?”
老者淡淡一笑道。
“剛剛聽道童們說了,師兄出身清河縣,姓武名植。”
一清道。
“嗯,你武植師兄,不久就會離開二仙山……你師兄道法、武藝都尚未精通,我要你跟隨保護於他。”
老者道。
“這……師父是要一清,此後輔佐武師兄麼?”
一清愕然。
“並非輔佐,他本就是你師兄,你隨身保護,也是理所當然……為期一年,等一年之後,你再決定,是否留下。”
老者淡淡一笑,撫了撫頦下白須。
“……是。”
一清默然片刻,躬身答應下來。
“你這師兄,並非常人……一個多月之前,他來到二仙山之時,為師就發現,他腦後,有一團碗口大小的紫氣籠罩。”
老者接著道。
“紫氣……碗口大小……”
一清麵上,露出不以為然之色。
“一個多月之前,確是碗口般大小。”老者略頓了頓,有些意味深長的接著道,“但現在,已經是磨盤般大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