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張碩的合作項目驗收結束後,譚誌明回到實驗物理中心召開會議,決定研發能對大型實驗進行實驗模擬偏差分析的軟件。
項目的名稱叫做‘大型實驗模擬偏差分析算法研究’。
項目負責人是計算中心主任、副所長曹孟波,參與的核心人員包括鮑賀星、廖振宇、劉燁,等等。
雖然已經決定進行算法研究,但實際上,項目也隻是走到了準備提交評估報告的階段。
高能所的項目,首先要拿出一份完善的評估報告,才能在科研計劃處進行立項,成功立項後,才能撥款、建立完善的團隊開始做研究。
現在項目卡在了提交評估報告的階段。
有評估報告,才能知道項目大概要花多少經費、需要多少人員參與、需要多長時間完成。
這些都要是要有計劃的。
作為參與項目的核心人員,鮑賀星、廖振宇、劉燁,帶領十幾個副研究員埋頭苦思,發現根本無法弄清擁有幾十個參數的偏差評估體係的運作邏輯。
他們必須要把運作邏輯搞清楚,才能對於算法整體進行評估,才能夠對於項目的規模進行評估。
簡單來說,就是要了解程序需要多少個算法包、需要多少行代碼,規模有多大。
現在就卡在這裡。
幾十個參數,怎麼去梳理偏差評估體係的邏輯?不梳理邏輯,怎麼知道研究規模多大,怎麼去做預算?
方案出不來,預算做不了,怎麼立項?
實驗物理中心。
譚誌明主持召開了內部會議,他不隻是科學院院士,還是高能所副所長、物理中心主任、科研計劃處主管。
計算中心主任曹孟波忙於準備CHEP會議,還沒有正式進入到項目中,做項目準備工作的是鮑賀星、廖振宇、劉燁等人。
他們都來參加了會議。
會議開始以後,譚誌明直接問道,“你們的項目計劃很久了,怎麼現在還沒有提交報告?”
他問過以後,嚴肅說道,“這個項目一定要快啊,要爭分奪秒!”
“中心瞄點連線算法受到了各個高能物理機構的重視,他們也會組建團隊開始研發分析程序。”
“這個新算法是出自高能所,是我們完成的,而且我們已經完成了小實驗的分析。”
“如果讓他們後發製人,先完成了大型實驗的分析研究,到時候怎麼樣?說我們的軟實力不行?”
“那麼龐大的計算中心,有了先發優勢,做算法程序還落後於人?”
譚誌明連續質問了好幾句,隨後點名了鮑賀星,“鮑賀星教授,你來說說。”
鮑賀星解釋道,“我們論證偏差評估體係的邏輯遇到了問題。”
“直白說,短時間解決不了。”
譚誌明皺了下眉頭,又看向了廖振宇。
廖振宇說的專業了一些,“我們的分析算法中,偏差評估體係針對的隻有十幾個參數。”
“大型實驗需要分析的參數超過30個,每多一個參數,評估邏輯就會複雜很多,其複雜程度是以指數級提升的。”
“我和其他人一直都在梳理其中的邏輯問題,希望能夠形成一個分析的邏輯閉環。”
“但是,很難。”
廖振宇說的搖搖頭。
譚誌明直白的問道,“廖教授,伱不用說原理,你就說你們需要多長時間準備吧。”
“一年。”
廖振宇伸出一根手指,認真道,“我和其他人一起討論過,最少也需要一年時間。”
鮑賀星認可點頭,“一年還說少了,我覺得要一年半,甚至更多。”
譚誌明聽到這個時間頓時怒了,“項目準備就要一年半,等你們做完,要十年嗎?”
“這是在做三-峽工程嗎?”
“這要多少經費?給你們十個億?”
他就是對著鮑賀星說的。
鮑賀星被罵的臉色通紅,他一拍桌子站起來怒懟道,“你要是覺得我們不行,有本事就自己來做!”
“這半個月,我們天天加班加點,每天睡四、五個小時,還要怎麼樣?”
“我們就這個水平了!”
他說完直接走了。
譚誌明被懟的有點懵,他呆呆的看著門口,好半天才道,“這個鮑賀星,看著脾氣挺和善的,沒想到……”
其他人都撇了撇嘴。
鮑賀星說出來他們的心裡話,他們是沒努力工作嗎?
算法太複雜,有什麼辦法?
譚誌明嘴裡說著重視項目,但連基礎的原理都沒弄明白,就知道在一邊指手畫腳的。
有什麼意義?
惹人生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