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興利問了好半天才明白過來,是羅勇軍的蒙日-安培方程論證完成了。
他滿臉寫著不可置信。
“這怎麼可能!”
“羅勇軍,老羅?那個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
“幾萬塊小項目?”
“研究解的光滑性,擴大邊界需求?”
孫興利呆立在原地好半天。
他實在是太驚訝了。
數學學院任何一個教職工,聽到消息也會一樣驚訝。
這個研究項目,可是數學學院的一大八卦!
去年的時候,羅勇軍申請了蒙日-安培方程的研究項目,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有些人手裡沒有國家科學基金項目、也沒有省級資助項目時,就會申請一個學校內部資助的項目過渡。
學校項目資助經費一般隻有幾萬塊。
羅勇軍的項目之所以會出名,是因為他在項目申請期間碰到了科技大學的陳教授發表論文。
陳教授的研究內容,也是對蒙日-安培方程進行論證。
他的研究成果去掉了解的光滑性‘兩個區域一致凸’的需求,還降低了邊界的光滑性需求,證明了自然邊界條件下,蒙日-安培方程的整體光滑性。
這就是尷尬的地方。
羅勇軍要繼續申請經費,就必須要修改研究內容,他的修改就是在陳教授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拓展。
學術界有個共識是,一個研究剛剛取得質的突破,再想有質的突破,難度就會呈現幾何倍率提升。
蒙日-安培方程相關研究,每一次提升間隔時間都超過20年。
所以學校根本不批他的項目。
後來羅勇軍鬨了一通,還牽扯到了蘇東大學的副校長張秋生,才終於拿到了幾萬塊錢的經費。
經費具體數字就不清楚了,但肯定不多。
這樣的項目當然不會被看好,學校裡幾乎沒有人相信羅勇軍能夠完成研究。
現在……
“完成了?”
“真完成了?不會是在騙我吧?”孫興利猛然反應過來,問向張碩道,“是不是你?肯定是你,對吧?你幫他完成的,老羅沒有這個水平!”
“那你就小看羅老師了!”
張碩說的很認真,“我當然也有貢獻,但也隻是最後說了一些想法,實際上,羅老師已經完成大部分了。”
這是實話。
他在後續研究的幾個關鍵節點上有貢獻,但前期是羅勇軍一個人完成的,他知道項目的時候,完成度就已經接近50%了。
羅勇軍激動過後變得正常很多,他馬上提醒孫興利道,“可不能說出去!”
“我也準備投稿《數學年刊》,審稿通過再說……”
《數學年刊》,數學四大刊之一,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係與高等研究院合作出版的雙月刊。
科技大學陳教授的論文就發表在《數學年刊》上。
羅勇軍也準備投稿數學年刊,就有意思了。
“嗯、嗯。”
孫興利隻能呆愣愣的點頭了。
他也知道不能傳出去,因為事情太過於‘離譜’,估計說出去會被人笑話。
……
羅勇軍的研究中,張碩也有很大收獲。
首先,係統任務欄多出一個,再加上已提交的任務,就等於空出了兩個太任務欄。
他也感覺輕鬆很多。
另外,混個一作也不錯。
那可是要投稿到《數學年刊》上的論文,一作不比通訊作者,但某種程度來說,也能算是並列的了。
一般高水平的論文都是有好幾個作者,大部分作者並不是掛名,是真正對研究有貢獻。
比如,科技大學陳教授的論文,就有多達五個作者。
他有一個研究團隊,是進行的合作研究。
大部分研究項目都是如此。
數學的研究,很多也是一個團隊來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