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會會議後麵的三天一直都很平淡。
參加會議的學者對張碩也是見怪不怪,他們已經消化了傑波夫猜想報告的消息。
按照常規的流程,後續就是等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或牛頓研究院的確認,然後找學術期刊投稿發布了。
張碩是這麼想的。
孫興利是這麼想的。
其他學者也是這麼想的。
他們有些小看了研究在國內的影響力。
在數學領域上,國內學者的頂尖成果太少了,國內學者獲得的世界級數學獎項也太少了。
比如,菲爾茲獎。
到現在為止,獲得菲爾茲的都是華人學者,包括邱成文、陶哲軒,還沒有國內學者獲得過這個獎項。
其他的國際數學獎項也類似。
之前也有媒體報道了張碩在會議上做傑波夫猜想的報告消息,但隻是數學會確認,並不代表國際確認,數學會會議放在國際上影響力是有限的。
張碩一行人在飛機上的時候,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確認了張碩和孫興利的證明。
他們發布消息說道,“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接受張碩和孫興利有關傑波夫猜想的證明,從今天開始,傑波夫猜想已經成為了曆史,它會被命名為‘傑波夫-張-孫定理’。”
其中還有對證明過程的評價,“素數判定方法非常巧妙,後續的論證精湛而完善。”
“我們確認,傑波夫猜想已經獲證。”
“研究非常有價值。素數判定法可以應用在其他的研究領域,而傑波夫猜想的證明對於普適性素數分布的研究意義重大。”
素數的研究有兩個類型,一個是涉及範圍更廣的素數分布,另一個就是特殊素數。
特殊素數有很多種,比如,梅森素數、黎曼素數,又或者是孿生素數。
這些素數或是有一定的特征,又或是被特定的函數或方程包含在內。
傑波夫猜想屬於常規素數分布領域的研究,‘N到(N+1)’範圍內,幾乎包含了所有的素數。
這個角度來看,就知道傑波夫猜想證明的意義和價值了。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對於研究的確認,可以說成為了大媒體報了一個強心劑,代表了國際數學界認可了研究成果。
那麼成果就可以確定下來。
對於國內來說,研究有兩個重要意義,一點就是研究本身的價值很高。
另一點也非常關鍵,完成研究的是兩個國內學者。
張碩的履曆非常簡單,東港大學讀下了碩士,隨後進入蘇東大學讀博。
孫興利是海歸博士,但也隻是有出國留學讀博的經曆而已。
很多大媒體紛紛做出報道。
《今日快訊》的標題很直接--《傑波夫-張-孫定理》,報道中說明了張碩和孫興利完成的研究被確認,然後對張碩大加讚揚。
“他剛滿25歲,博士才剛讀了一年,就已經完成了很多的大研究。”
“傑波夫猜想隻是其中之一,而在高能物理和計算數學領域,張碩的名氣更大,他發表過三篇數學四大刊論文,一篇數學二區論文以及一篇物理頂刊論文,先後到CHEP、ICHEP會議上,做了令人驚豔的報告。”
近一年來,張碩的履曆頗有傳奇色彩。
孫興利就顯得平平淡淡了。
他是一個海歸博士,年齡也隻有三十歲,但沒有這個成果之前可以說是‘寂寂無名’,對比張碩就黯然失色了。
不過報道中也談到,孫興利研究的素數檢驗法是完成證明的核心方法。
《人人網》發布的報道把調子抬高了一些,報道標題為--《青年學者,是科學的中流砥柱》。
“過去三十年時間裡,在解析數論領域,沒有任何國內學者完成過具有世界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張碩教授和孫興利教授都是年輕學者,張碩隻有25歲,而孫興利教授也隻有30歲。”
“從人類的科研史上來看,絕大部分最頂尖的研究成果都出自年輕人之手,愛因斯坦在26歲就已經完成了狹義相對論的研究,華羅庚三十歲完成數學巨著《堆壘素數論》,丘成文完成卡比拉猜想的證明時也隻有三十歲,楊振寧發布‘宇稱不守恒’論文是在34歲……”
“我們應該增加對於年輕學者的扶持力度,給予年輕學生更多的支持和更穩定的科研環境……”
……
眾多媒體的報道和輿論中,張碩一行人也回到了學校。
從學校正門走進去後,就看到樹上掛著長長的橫幅,上麵寫著——祝賀我校張碩教授、孫興利教授共同完成傑波夫猜想的證明!
“效率真高……”
王輝看著橫幅都感歎了一句,“我走的時候還沒有,應該是剛掛上的。”
孫興利的眼睛就沒離開過橫幅。
一行人都已經走過去,他還不斷的回頭看。
他感覺自己快哭了。
在學術會議上,他一直都是那個被忽略的存在,回到了蘇東大學,他的名字立刻出現在了橫幅上。
這條橫幅也代表了學校的重視。
一行人去了行政樓。
張碩還以為是要去開會,比如,說一下學術報告以及成果的事情,到會議室後則見到了一個高級彆的人物。
蘇東大學校長,彭東海。
在蘇東大學,彭東海是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大人物。
他是科學院的院士,是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擔任行政方向高-官,經常出席各種決策性的會議。
彭東海分彆和張碩、孫興利握手,肯定了他們的研究,“了不起啊!”
“國內在數論領域突出成果不多,傑波夫猜想對於素數分布研究意義重大,你們的研究很突出!”
他說了幾句讚揚的話,隨後就轉到正題,“學校討論以後決定對這個研究單獨獎勵50萬,市/政/府那邊也給了50萬的獎勵,總計就是一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