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怡靜思索的點頭,“好像是這樣啊。”
“加油!相信自己!”
張碩朝著鐘怡靜熟悉大拇指,他安慰了一下學妹,感覺自己的心情都舒暢了。
鐘怡靜側身看著學長離去的背影,凝著眉頭思考著剛才的話,也不知道為什麼,心中總有種被忽悠了的感覺。
數學論文,最好寫?
……
張碩去了量子研究所,他找邱誌超確定一下去計算中心的人員,然後一起買了機票、訂了酒店。
第二天早上就要啟程去首都了。
一行有六個人。
除了張碩和羅勇軍以外,還有量子研究所派來的兩個研究員,一個副研究員,剩下一個是管校企合作項目的周建新,他會負責就項目驗收、結算的事務,和計算中心進行溝通處理。
當張碩一行人在機場的時候,計算中心召開了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的內部技術性會議。
近一段時間,項目組就乾了一件事,就是研究張碩提交的算法規劃內容。
他們的工作方向非常明確,先去研究張碩提交的算法規劃,確定規劃沒有任何問題以後,就按照其內容去編寫程序完成算法工作。
曹孟波、崔凱文等人,就是把籌碼壓在了對張碩的信任上。
信任張碩,按照張碩的規劃去做算法。
這個方向說出來,讓新加入項目組的石秋玲、程耀興都感到很驚訝,他們發現其他人都是支持的。
比如,劉燁。
劉燁就很明確的說道,“譚院士自己帶隊研究大型實驗的偏差算法,還說要找新的方向,根本是天方夜譚,不可能的。”
“譚院士不懂算法,他可能覺得研究很簡單,實際上,就連國外的數據團隊,包括核子組織的數據中心,也是按照張碩說的方向去做研究。”
廖振宇也認可這個觀點,“我們之前想以小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為基礎,去做大型實驗的算法研究,後來發現根本行不通,隻是參數邏輯關係就根本梳理不清。”
“即便是把參數關係梳理的清清楚楚,但因為太過複雜,寫程序的工作量都會很龐大,即便完成了程序,計算量也會非常龐大,超級計算機可能都無法支持。”
“所以最簡單、最直接的,就是按照張碩的規劃去做就行了。”
在張碩提交了算法規劃以後,項目組就一直在認真研究。
算法規劃中,核心算法是最難理解的。
核心算法也就是實驗數字轉化。
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主內容就是模擬和實驗的數字轉化,然後對轉化的數字進行對比分析。
模擬數字轉化,和實驗數據參數直接相關,長期和實驗參數打交道的人,就能理解模擬數字轉化的判定機製。
最難的是實驗數字轉化。
實驗數字轉化要分析的內容很多,相關聯的內容也很多,其中還有判定機製,想理解並不容易。
“最核心要理解的部分就是實驗數字轉化。”
鮑賀星說道,“隻要理解了實驗數字轉化方法,並確定算法的邏輯是完善的,其他部分都沒什麼問題。”
石秋玲則道,“我的組也一起研究了,實驗數字轉化模塊中,有好多個邏輯性的判定,文字說明是概率判定,但是還是不明白……”
她說著搖了搖頭。
程耀興也說道,“不隻是判定的部分,還有對各參數的概率分析,一些計算模塊的描述是‘邏輯判定’,但整體上弄不清楚。”
一個個研究員開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曹孟波讓人一一記錄下來。
他們開會的目的就是總結算法規劃中的難點,等張碩來了以後就可以一一提問,才能整體上全部弄明白。
……
實驗基地,一個小辦公室。
譚誌明和趙春來也在談著算法項目問題。
譚誌明說起了計算中心的項目組,“他們已經拿到了張碩碩的算法規劃,而且已經研究了很久,我感覺,應該是沒什麼希望。”
“不知道曹孟波是怎麼想的,這麼龐大的一個算法,讓一個外人來做整體規劃,可能嗎?”
“張碩的算法水平確實很高,但這種研究是一個團隊才能做出來的,一個人思考都不會那麼周全,總會有很多問題,更彆說,這麼快就完成了。”
趙春來點頭認可,隨後道,“但是,我們不按照張碩的思路方向去做研究嗎?”
“他那個想法思路,數字轉換、數字對比,被很多人認可吧。”
譚誌明搖了搖頭,“可以適當的參考,但照搬是不可能的。”
“那隻是個想法思路,不一定能實現,我覺得這種研究還是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完成。”
“我的計劃是在兩年之內完成算法規劃,再用三年完成程序、完善算法,爭取五年之內完成項目!”
趙春來思索著說道,“五年,應該也不算長,但如果計算中心那邊比我們快,怎麼辦?”
他說的問題很關鍵。
吳建寧決定要把項目分開做,但誰都知道,高能所不可能支持兩個同樣的大型算法項目,讓其他人知道了,大概率會被扣上一個浪費經費的帽子。
真實情況是,哪一個項目組更能確定完成研究,他們的項目就能夠繼續。
否則,就隻能停下來了。
譚誌明道,“我最開始也擔心,但想想也不用擔心,計算中心那邊用的是張碩的算法規劃,他這麼快完成了,裡麵肯定有很多問題。”
“這種超大型的算法,規劃也很複雜,打回修改、再修改,還不如從頭到尾重新做。”
“你看吧!”
“今天張碩就到計算中心做驗收報告,肯定會出現一大堆的問題。”
“到時候,曹孟波也要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