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終南山帝崩秘不發喪。】
【幾位皇子,急匆匆下山而去。】
【未曾料想,竟無一人指責終南山。】
【更遑論,君王駕崩之因,亦無人深究。】
【原本莊重肅穆的三日齋沐之禮,如今僅餘寥寥數名宦官守候,龍體孤寂,無人問津。直至三月之後,京都方匆匆遣使,迎聖駕歸位。】
【半月之後,京都局勢驟變,二皇子倉促間登基為帝,改年號政和。】
【同年九月,八皇子逃離京都,隱匿於母族所在的江北之地,發出討賊檄文。】
【“我,國家至親,大慶正統。”】
【“朝野失序,奸邪橫生,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必訓兵討之,以清君側,義與奸惡不共戴天,必奉天討,以安社稷,天地神明,昭鑒予心。”】
【江北世家,紛紛響應。】
【四皇子、六皇子亦緊隨其後,發布討賊文告,大慶境內烽煙四起。】
【其中,四皇子的檄文尤為引人注目,文中痛斥:“北風妖婦,以禍朝綱,其罪行罄竹難書,除之以安江山社稷。”】
【一時間,國家大亂。】
【大慶南方戰火連天,相反北方五州之地,無波無瀾。】
【這一年,你三十三歲,依舊靜守在終南山上,潛心修煉。儘管進步甚微,但你並未因此氣餒,每日皆以苦功為伴,晨隨霧氣而起,夜隨星辰而眠。】
【春去秋來,從未有過一絲懶惰。】
【勤能補拙,自古有之。】
【年底,終南山到是迎來了喜事,陸羽收了第二位弟子,是在流亡的乞丐之中發現的,天下又開始亂了。】
【第二年,你修為有所進步,大黃庭突破到第八層,心中高興。】
【你對皎潔的明月,獨酌一壺好酒。】
【第三年春,北風有消息傳來拓拔術遺謀反成功,次月在北風稱帝,自立為君。】
【同年,大慶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百姓顆粒無收,世家兼並土地日益嚴重,戰亂頻發,民不聊生。】
【南方更是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動搖了國本。】
【在這風雨飄搖的時刻,年邁八十老將王陽挺身而出,領兵出征,平定了叛亂,挽救了危局。】
【大慶民間已有童謠,“帝崩終南,龍氣已失,坐不穩這萬裡江山。”】
【與之同時,大慶領國乾元結束長達十八年的內亂。】
【同年,乾元結束內亂,當朝第六位公主,以女子之身登臨帝位,改國號開元。】
【同年秋,乾元兵出函穀關,攻打大楚。】
【同年秋末,韓、楚兩國摒棄前嫌,於寶鼎山歃血為盟,共同抵禦乾元的來犯。。】
【同年關將至,北風國拓拔術登高祭祖,擺宴百官,席間流露出對中原的覬覦之意:“望中原氣如故。”】
【整個天下,處處狼煙。】
【而大慶北方,卻依舊保持著相對的安定。】
【隨著年關的臨近,新的一年即將來臨,而再過一年便是甲子年。】
【此時,一封來自北方的信件抵達終南山,是你的舊部,陸家軍中的部將,亭台二十六將之一的封海平所寫。】
【二十六將,都是當年北上最為出色的二十六人,被陸沉一手提拔。】
【封海平如今領大慶鎮北軍,其中多是陸家軍的舊部。】
【你拆開信件,內容多為邊防之事,提及北風的蠢蠢欲動,似有南下之意圖。】
【信末,還附有一封血書,上麵赫然寫著陸家軍亭台二十六將的名字,每個名字上都按著一個鮮紅的指印。】
【映著燭火,血書上隻有兩句話:】
【“敬少保表由!”】
【“歲在甲子,天下大吉。”】
【你自然明白其中的深意。】
【你默默地燒掉信件,轉身走入活死人墓,自若無人開始練樁。】
【第四年,你如今已是三十七歲,修為停步兩年,遇到瓶頸。】
【第五年,天下越發不太平,乾元在函穀關擺下八十萬大軍,虎視眈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