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為好友的陶先生也隻能寫一篇文章來懷念。”
“有理有據,哪兒不對,你指出來?”
“我不跟伱爭辯,我們去找趙平安。”
“走,我們一起去找他理論,理論。”
“算我一個。”
頭戴方巾,平時都是一副溫文爾雅謙謙君子形象的東觀書院書生,此時卻是義憤填膺,彼此爭論的臉紅脖子粗,大有打一架的趨勢,一點兒也不在乎形象。
“阿朱,外麵誰在大聲喧嘩?”王語嫣皺皺眉,素來喜靜的她之所以選擇一石居,就是因為它是茶室,很安靜,很適合她看書品茶。
“小姐,三年前連中三元的趙公子在《九州周報》上對《桃花源記》進行另類解讀,那些書生認為他褻瀆先賢文章,要找趙公子麻煩呢?”
阿朱對此一臉不忿,平時她也經常品讀《紅樓夢》,對於趙公子很是尊崇,哪容得下那些書生說他壞話。
“哦,如何解讀?”對名滿天下的趙大才子,王語嫣即使之前足不出戶也是知道的,對於他解讀的《桃花源記》充滿好奇。
宋代陸九淵的《語錄》:“或問先生:何不著書?對曰:六經注我!我注六經!”
同樣的文章,各家都有不同的解讀,她倒要看看有何不同。
“小姐,趙公子說《桃花源記》描寫的是陰間的故事。”
阿朱說起這個一臉害怕,平時跟小姐沒少品讀《桃花源記》,提到陰間,渾身發軟,人類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充滿恐懼。
“可有佐證?”
“有,有,小姐。”阿朱連忙拿起報紙,按照上麵記載念著,
“第一點: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桃樹據說有辟邪功能,所以能經常作為陰陽兩界的屏障,而且桃花飄落是在清明節前後,落英繽紛即滿天紛飛的紙錢。”
“第二點:村裡縱橫的小道連接到了每家門口,每家都拿出食物招待漁夫。“阡陌”有“通向墳墓的小路”之意。那麼所謂的屋舍儼然就是說一排排整齊的墳堆。”
“第三點: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小姐,他們那麼多年沒有出去,朝代更迭,服飾也跟著變化,怎麼可能和外麵的人穿的一樣。肯定是外麵的人燒給他們的。”
王語嫣聽完後也是一臉懵逼,懷疑人生,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