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合著源頭都在秦夜這小子身上!
等到李世民說完,高士廉已是一頭熱汗。
一旁的上官儀借機打開了二層的紙窗。
能在翰林院就職的,都是李世民信得過的人,
所以也不擔心泄露出去什麼。
高士廉沉吟了一會,向李世民問道:“陛下
老臣有句話不知當講不當講。”
國舅,你放心說,朕沒那麼小心眼。”李世
民額首道。
說出了心裡鬱結已久的心病,李世民感覺整個
人都精神了很多。
聞言,高士廉倒也鬆了口氣,接著他道:“陛
下,臣認為秦監察是極有才華的,他剛正不阿,
不貪圖榮華富貴,不為鬥米折腰,是大唐最迫切
需要的人オ。
不管臣從哪點來看,秦監察都是極為優秀的
“臣建議陛下換個角度看待這些事,究竟是什
麼導致了秦監察與百官不對付,又是什麼樣的人
在阻礙秦監察
高士廉隱晦的提了提一些不能明說的話。
接著,高士廉向上官儀使了個眼色。
上官儀當即重新關上了窗戶,神色鄭重的走到
李世民身旁,並提醒道:“陛下,一個國家最
怕的便是安逸,等到您向下望去,隻能望見一片
清白之際,什麼都晚了。
高士廉、上官儀二人的話讓李世民陷入了沉思
誰也沒打擾李世民的思索。
過往發生的一幕幕在李世民腦海中回溯,他半
眯著眼,思索著高士廉、上官儀二人的話。
約莫片刻後,李世民恍然般抬起頭,他苦笑兩
聲道:“”「原來是這樣
有些話,高士廉、上官儀不能明說。
他們雖然是李世民的心腹,但也僅僅隻是心腹。
而李世民作為一個國家的君主,看的東西比他
們更遠更廣,但有時會忽路自身基礎。
而這便是高士廉、上官儀二人作為心腹存在的
必要。
“朕明白了,國舅,上官院士,若非你們二人
,朕恐怕還一直被蒙在鼓裡…”李世民苦笑著
說道。
聞言,高士廉搖搖頭道:“陛下,您並未忽視
問題,依臣看來,棗監(的錢好)察之前所提的建
議可行性很高,若抽皮剝繭來看,此為一劑良藥
這等人才為陛下出謀劃策,那還需要我等。
一旁的上官儀笑嗬嗬道。
然而此話一出,李世民卻搖頭苦笑道:“若沒
你們提點朕,朕恐怕至今還被蒙在裡,那秦家
臭小子雖然厲害,但膚更信得過你們二人。”
這話雖說有些恭維,但從李世民嘴裡出來的恭
維,卻讓高士廉、上官儀心裡舒坦的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