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夜時分,朱元璋仍然在和朱標商議錢糧的籌措、送輸、發放,這是一個無比浩大的工程,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朱允熥雙手端著一鍋雞湯,小心翼翼地走了進來。
"爺爺,爹,你們餓了吧?"
"先嘗嘗我的手藝,喝碗雞湯墊一墊。"
朱元璋揭開蓋子,鼻子湊過去聞了聞,大聲讚道:"香!真香!"
朱允熥盛了滿滿一碗,雙手遞了過去。朱元璋風卷殘雲盤將雞湯乾掉,連雞骨頭也沒放過。
"爺爺,這次派多少大軍征蒙古?"
"十萬。"
"騎兵多少步兵多少?"
"各一半。"
朱允熥突然收了臉上笑容,問道:"步兵用什麼武器?"
"步兵當然用刀槍劍戟棒,還能用什麼?"
"爺爺,我覺得步兵應該配弓箭!每人兩張上好的弓三百支上好的箭!"
朱元璋哈哈大笑,"傻孩子,這你就不懂了吧,射箭是騎兵的事,步兵就是貼身近戰的,要弓箭乾什麼?"
朱允熥急了,嚷道:"爺爺說的不對,步兵也可以用弓箭,而且應該用弓箭,特彆是這次遠征蒙古,必須用弓箭,不然是會吃大虧的!"
大軍尚未開撥,竟聞此不祥之言,朱標大怒,喝道:"你在胡說些什麼?不懂就不要亂講,滾出去!"
朱允熥嘴角抽了抽,無可奈何地走了。
大明重甲騎兵確實強悍,盔是最好的鹽,甲是最好的甲,選用的都是上好的熟鐵,由能工匠巧精心製造。
重甲騎兵是精銳中的精銳,兵強,馬壯,裝備精良,無論是在攻城戰還是在陣地戰中,都是克敵製勝的寶貝。
然而,事物總是有兩麵性的,重甲騎兵在野戰中未必能壓製輕甲騎兵。
明朝富有,冶鐵技術發達,製造工藝先進,騎兵以重甲為主。
蒙古貧窮,缺鐵礦,缺煤炭,缺工匠,造不起昂貴的重甲,騎兵以輕甲為主。
特彆是捕魚兒海之戰後,明朝對蒙古人實行全方位的經濟封鎖,糧食、布匹、食鹽,尤其是生鐵熟鐵,嚴禁流入蒙古。
蒙古人比從前更加窮困潦倒了,連鐵鍋也沒得用,萬不得已之下,隻得另辟蹊徑,一門心思發展輕甲騎兵。
沒想到無心之舉竟然歪打正著。
他們發明了一種新戰術,輕甲騎兵在作戰時大踏步進退,始終與敵人保持一段距離,然後發揮其機動靈活以及善射的優勢,用弓箭射殺對手。
這一戰術極為有效。
捕魚兒海之戰後,在蒙古軍隊中,重裝騎兵已經已經接近於零,其作戰風格也和昔日有了很大的改變。
此次出征蒙古,如果明軍依然因循守舊,沒有及時調整自己的打法,將會麵臨吉凶難卜的結局。
朱允熥清晰地記得,在曆史上,永樂七年,朱棣手下大將丘福率千餘重甲騎兵輕敵冒進,在臚朐河一帶被韃子兵圍困,丘福戰死,群龍無首的明軍主力全軍覆沒。
血淋淋的事實證明,明軍的重裝騎兵很難對付蒙古輕裝騎兵。
他們的馬匹馱著沉重的裝備,胳膊上掛著沉重的鎧甲,不論是奔跑還是射箭,都明顯落於下風,輪到近身搏鬥,長矛和刀劍也總是劈空。而蒙古輕裝騎兵來去如風,占儘主動。
這是非常慘痛的經驗教訓。
輕裝騎兵是對付輕裝騎兵最好的兵種,但在短期內,培養出數量眾多的善騎將士,對明朝來說是極不現實的,唯一可行的辦法是給步兵配備更多的弓箭。
明軍弓箭的射程在八十步至一百五十步之間,而蒙古軍弓箭的射程隻在六十步左右。
當明軍大型步兵陣營萬箭齊發,射出鋪天蓋地的箭雨時,蒙古輕裝騎兵將毫無還手之力。
明朝重裝騎兵打不過對手時,還可以躲藏於步兵的陣營中,甚至可以下馬布陣,充當步兵的角色與對手抗衡。
朱允熥被朱標攆出了乾清宮,在乾清門外來來回回徘徊,久久不願離去。
就憑他,一個從未上過戰場的小屁孩,是不可能有說服力的。
"走!去藍大將軍府邸!"
富貴連連嘖舌,"不行的,天己經黑了,宮禁了,出不去的。"
"少廢話!"
朱標回到東宮己是深夜,卻不見朱允熥身影,問了幾個人,都說不知道去哪了。
朱標大怒,"難道長翅膀飛走了,快給我查!"
值守皇宮側門的太監來報告說,皇太孫帶著貼身小太監悄悄出宮了。
朱標勃然大怒:"叫蔣瓛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