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帝王之家(2 / 2)

朱元璋十分心疼地撫著他的背,說道"你是太孫,還是待在南京的好,前線刀箭不長眼,傷著你就不得了了。"

朱允熥道“孫兒隻是朱家第三代,就不上戰場了,再過幾代,咱們家的血性何在?尚武精神何在?拿什麼震懾如狼似虎的蒙古韃子?須知,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朱元璋說不過他,隻好讓步,"可以讓你去,但隻許你待在北平,絕對不能出長城。"

朱允熥十分不願意,"北平又沒仗可打,待在那兒有什麼意思?"

朱元璋怒道"想去就聽咱的,不聽咱的就彆去。"

朱允熥邪魅一笑,"我聽爺爺的,我就待在北平不亂跑。"

朱元璋也邪魅一笑,"彆跟咱耍心眼子,咱會派錦衣衛看著你,隻要你敢亂跑,就立刻抓回來,再也彆想出南京了。"

"爺爺!"

"彆叫我!"

朱標聽說朱允熥要隨藍玉北征,十分不放心,也不許他去。

朱允熥說道"不僅兒臣該去,就是父親也該去。"

朱標詫異問道:"你為什麼這樣說?"

朱允熥小心翼翼說道:"四叔就藩北平十四年,不論軍政還是民生,都頗有建樹,極受北平軍民士紳愛戴,父親自冊封太子以來,還從未去過北平,何不借此機會到北平巡視一番。"

朱標警覺地看著兒子,"你究竟想說什麼?"

朱允熥道:"洪武五年,魏國公、曹國公、宋國公率三路大軍北伐,意圖肅清沙漠,卻不利而歸。"

"現在,涼國公又受命北伐。兒臣擔心,假如涼國公節製不了晉、燕諸王的話,恐怕又會勞而無功。"

"因此兒臣覺得,父親應該隨大軍北上,坐鎮北平,就近指揮。"

朱標聞言,深感欣慰,兒子竟然在一夜之間長大了。

對父親大封藩王,朱標一直是持保留態度的。

洪武元年正月十五,朱元璋駕臨南京宮城文樓,朱標隨侍在側。

朱元璋問朱標:"師傅們近日講的什麼經史?"

朱標答道:"昨日講的七國之亂。"

朱元璋一聽來了興趣,又問:"是非曲直怎麼說?"

朱標回答:"錯在七國,以下犯上。"

朱元璋對此並不讚同,說道:

"這裡麵還有一段公案,師傅沒講麼?

景帝為太子時,與吳王世子下棋下輸了,怒而用棋盤擊殺吳正世子,後來當了皇帝,又輕信晁錯之言,輕率削藩,所以才激起了七國之亂。

父慈才能子孝,兄友才能弟恭,你也要引以為戒。"

帝王之家,哪有多少骨肉親情?一母所生,至小一起長大,病重期間,老二、老三不是照樣窺視儲君之位嗎?

這一切,令朱標既傷心又膽寒。

藍玉久在北方領兵打仗,曾屢次對朱標說:"燕王氣宇不凡,素有大誌,廣結四方豪傑之士,太子宜慎之。"

朱標起初不以為然,聽得多了,也起了疑心。

無情最是帝王家。

當時病重時,朱標最忌憚的莫過於老四。

這個弟弟心機深沉,才乾卓越,手握重兵,素有名望。

倘若自己真的撒手西去,兩個少不更事的兒子,誰是老四的對手?

思慮至此,朱標信步走到乾清宮,對朱元璋說道:

"兒臣前年考察西安,關中殘破不堪,人口稀薄,不宜為都。今藍玉北伐,兒臣願坐鎮北平,就近指揮,籌措糧草,調動諸藩,這樣都能方便一些,兒臣順便也能考察考察北平堪為都否,不知父皇以為如何?"

朱元璋沉思良久,說道:"也好。北方氣候水土和南京大不相同,你到了那裡飲食衣服都要小心,不要又弄病了。"

朱標道:"父皇放心,兒臣知道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