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大喜,又說道:"舅姥爺,還有一事……"
藍玉這下被惹火了,騰地站了起來,嗔怒道:"你還有完沒完,這仗我不打了,你帶兵去打好了。"
朱允熥滿臉堆笑,"真的是最後一件事了,舅姥爺且聽我說。"
藍玉氣鼓鼓地坐下。
朱允熥道:"大軍未啟程之前,宜先派一支精銳之師進駐開平,隻要開平牢牢掌握在我軍手裡,就占據了主動,韃子就翻不起什麼浪花。"
"嘶"地一聲,藍玉倒吸一口涼氣,驚問道:"為什麼?"
朱允熥粲然一笑。
"開平左連東勝諸衛,右接大寧都司,不僅將漠南的肥美草原納入囊中,而且還阻斷蒙古與女真的交通孔道,同時還能使相距遙遠的宣府鎮和遼東鎮相互呼應、快速應援。若欲平蒙古,必須先牢牢控製開平。"
藍玉細細地端詳著朱允熥,仿佛認不得他似的。
"是上位教你的嗎?"
"不是。"
"那你是怎知道的?"
"我自己想的。"
藍玉打死也不相信,朱允熥能有這樣的見識,居然跟他想到一塊了!
開平是塞外少有的得天獨厚的肥美之地,多河流湖泊,既能種小麥和蕎麥,又能放牧。蒙古人以之為上都,韃子皇帝每年夏天都要到開平避暑。
開平的確富庶,但中原漢人並不稀罕。
因為開平就在蒙古人眼皮子底下,離應昌不過一百六十裡,蒙古人縱馬即到。
明朝雖在開平設了五個衛所,但兵力單薄,隻能起個前哨的作用。蒙古人打來了就跑,蒙古人走了又重新占據。一年之內數次易手,反複拉鋸。
開平離北平七百裡,為了維持開平五衛所,每年耗費錢糧無數,朝廷上下都主張放棄開平,退守長城。
隻有藍玉認為不可。
開平前出長城之外,就像一把尖刀刺向漠南,與大同、北平三足鼎立,能夠極大延長長城的預警時間。
在他的心目中,放棄開平,等同於放棄肅清蒙古。
允熥能有這種格局,確非凡品!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去文華殿去見朱標,直截了當說道:
"大軍北上,韃子必定能得到消息,然後搶先攻占我開平諸衛,阻斷我北上道路。如此一來,我軍將無處下手。"
"因此臣建議太子,給燕王發一道手諭,令他即刻派重兵屯駐開平諸衛,我則率軍星夜北上。"
朱標道:"開平距北平千裡,長途運糧耗費極大,風險也極大。你說的甚難。"
藍玉道:"再難也得做,不然就彆指望能肅清漠北了。為了安全順利將糧草運至開平,應調動晉王、寧王協同燕王行動。"
朱標掰著手指頭算了算。
朱權七萬人馬。
朱棣四萬人馬。
朱棡五萬人馬。
再加上藍玉帶過去的十萬人馬,共計二十六萬人馬。
比洪武五年年的三路北伐還多出了十萬人馬。
比洪武元年攻打元大都還多出了五萬人馬。
這已經是滅國之戰了。
在原先的北伐計劃中,根本沒有這一規模宏大的部署。
朱標不敢擅自作主,說道:"茲事體大,等我請示了父皇再說。"
朱元璋正在和朱允熥說話,囑咐他到了北平要循規蹈矩,朱標來了。
朱標把藍玉的作戰計劃說了一遍,朱允熥暗自竊喜。
朱元璋說道"藍玉是怎麼想出這個餿主意的,出動二三十萬大軍,難道就是為了守住開平?難道他沒有算過每天需消耗多少錢糧嗎?那鬼地方天太冷,中原人很難長期待得住。這種打法太呆了,不可取。"
朱標問道“那父皇覺得該怎麼打呢?"
朱元璋道"他原先提的兩翼張開,中間突破,就很好,好就好在突破上,快進快出,積極主動,省錢省力。為什麼突然改主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