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說起來就長了,事關中原華夏數百年的國運。
正統十四年的土木堡之變,嘉靖二十九年的庚戌之變,崇禎二年的己已之變,中原華夏備受恥辱,根源就在於長城外圍的東勝衛、開平衛、大寧衛被裁撤了,萬裡長城防線直接暴露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鐵蹄之下,隻要長城防線被突破,北京就指日可下。
爺爺你知道嗎?你的好孫子允炆作死削藩,你的好四兒靖難造反,他們把河北山東打得荒無人煙了。
四叔很怕藩王們將來有樣學樣,就將晉藩勢力範圍之內的東勝衛、寧藩勢力範圍之內的大寧衛,以及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的開平衛,集體後撤,既削弱了藩王,又充實了北京周邊防務。
對這種戰略大撤退的弊端,四叔當然是心知肚明。
為了他那本就不多的良心,四叔發動五次北伐,不惜代價不計成本痛扁蒙古本部的阿魯台。
爺爺你問阿魯台是誰?我一句兩句也說不清,反正他就是蒙古的曹操,閒得蛋疼了就立個蒙古可汗玩玩。這廝超抗揍,四叔揍了他二十年都沒把他揍死。
後來蒙古彆部的瓦剌又趁機發展壯大了。
阿魯台又被瓦剌各種吊打,被迫放棄肥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逃亡漠南。
此時,阿魯台就在明朝近塞,並且己無法約束麾下的永謝部十營,己經到了跑都跑不動的地步。
四叔窮極一生追求的機會就在眼前:控製阿魯台,整合蒙古草原,成為李世民那樣的天可汗,洗刷篡逆的惡名!
四叔最愛李世民了,他們就是一對。
但此時己是宣德六年,可憐的四叔沒有等到那一天。
這可是決定大明三百年國運的時刻。
如果交出上等答卷,那就是盛唐的版本。
如果交出中等答卷,那就是強漢的版本。
可惜瞻基那個癟犢子啥也沒乾,他交了白卷。
爺爺你問瞻基是誰?
忘了告訴你了,贍基是四叔的好聖孫,和爺爺的好聖孫允炆有得一拚。
爺爺你問為啥瞻基當皇帝?
我又忘了告訴你了,四叔一乾二十年,輪到高熾當皇帝時,己經快四十了,乾了不到一年就噶屁了,高燧學四叔靖難,被瞻基扣大缸裡當乳豬烤了。
四叔一家人就是這麼奇葩,但奇葩的還在後麵,我也不說了,怕您老人家受不住。
爺爺你問我是不是聽錯了?瞻基真的交白卷了嗎?他不識字嗎?
對,你沒聽錯,雖然他識好多字,但他的確交了白卷。
他既不趁勢收服韃靼,也不強製遏製瓦剌。
而是坐視瓦刺太師脫歡暗殺太平、把禿孛羅,順利整合瓦剌三部。
然後坐視瓦剌擊敗了阿魯台,吞並了韃靼,擄走了哈密王,控製了關西七衛,收服了兀良哈三衛,侵略海西女真………
爺爺你問瞻基在乾啥?他全程都在鬥蛐蛐,京師裡蛐蛐賣到了一百兩銀子一隻。人送外號"蛐蛐天子"
四叔家沒幾個靠譜的,瞻基己經算最好的了。
仁宣時期,武備鬆弛,衛所敗壞,在土木堡之變之前,在貓兒莊、鷂兒嶺,大明已經連遭兩場野戰慘敗,數萬人陣亡!
爺爺你問土木之變是啥?這個真不能說,你也彆問了。
因為瞻基的放任,瓦剌的版圖已經與鐵木真剛統一時的蒙古帝國不相上下了!
強弱逆轉,形勢逆轉。
四叔一生的心血和野心,全都白費了!
而慫恿瞻基全麵退縮的,就是江南文官集團首領三楊:楊榮、楊溥、楊士奇!
文官當權,尤其是南方文官當權,大概率就是縮邊、棄地,南宋化!
爺爺,你選我算是選對了!
我才是大明唯一的嫡皇孫,我的基因裡就寫著開疆拓土,大殺四方!隻有我才能將大明帶上康莊大道!
縮邊?棄地?南宋化?
不可能的!
我的眼裡隻有星辰大海!
蒙古,那將是我的牧場!
南洋,那將是我的後花園!
東洋,那將是我的洗腳盆!
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欲於群山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
四叔的確很刑,但胖胖和他的兒子瞻基很不刑。
我來了,就讓們一邊涼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