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背著硬弓,掛著箭筒的。
有背著烏黑油亮長銃的。
有背著一尺多長小將軍火槍的。
連胯下馬也裹著厚厚皮革。
朱棣勒住馬韁,在隊伍前走過來,走過去,如劍的目光從每一個甲士臉上掃過,突然大手一揮:
"出發!"
一馬當先衝在最前麵。
張玉、邱福、朱能緊隨其後。
萬匹駿馬掠過蒼茫的原野,如同洪流一樣,向著前方奔湧而去。
諸藩之中,朱棣治軍可以說是最嚴整的,手下將領更是最忠誠最勇猛了。
朱棣關心士卒疾苦,從不克扣軍糧軍餉,逢到節慶日、洪武皇帝、孝慈皇後誕辰日,還給士卒加餐。
種種作為,使他在軍中極受愛戴。
另一個方向,寧王朱權也開始行動。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受封為寧王。
洪武二十六年三月,朱權正式就藩大寧。
大寧衛是北方最前沿的軍事重鎮,控製著鬆亭關要塞,東與遼陽,西與宣府遙相呼應。
再加上開平、興和、東勝等據點,構成一道名副其實的塞外長城。
朱權和朱允熥一般大,卻是文武全才,通曉音樂,工書善畫,百步穿楊,箭無虛發,還長得豐神俊朗,氣宇非凡,極得朱元璋鐘愛。
很多公侯都想做朱權老丈人。
朱權年紀雖小,寧藩卻是諸藩中實力最雄厚的。
所統封疆達數十城,廣千餘裡,帶甲八萬,革車六千。
而朱棣、朱棡手下不過四萬餘人馬。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設置泰寧、福餘、朵顏三衛。
朵顏三衛以歸附的蒙古兀良哈部為主,精騎善射,實力強勁。
位置就在大寧衛以北七十餘裡,也劃歸到寧王朱權管轄之下,是朱權手下一支極其重要的軍事力量。
後來朱棣靖難,設計奪了朵顏三衛,從而實力大增。
朱元璋構築的北方邊防體係,原為秦、晉、燕三足鼎立。
官紳公論,太子寬弘,秦王荒唐,晉王冷血,燕王深沉。
寧藩後來居上,竟遠超三個老大哥之上,這其中也包含著朱元璋對三個大兒的不放心。
在大本堂的時候,朱權就和大大咧咧的朱允熥關係很好,和老氣橫秋的朱允炆卻不大對脾氣。
朱標召朱權到北平聽令,可把朱允熥高興壞了,從早到晚權叔長權叔短,把朱權叫得暈乎乎的。
為了避免被也速迭木發覺,朱棣出了獨石口,即夜行晝伏,用了兩夜時間,到達距離開平不足百裡的安平驛。
他命令給馬蹄套上墊子,馬嘴套上套子,悄悄往前行進。
朱棣軍紀極其嚴明,萬餘騎的隊伍竟然沒有發出什麼聲響。
七月十九日卯時一刻,朱棣按照指定時間,抵達指定地點。
朱棣命令道"點火!"
朱能點亮五根火把,在黑暗的夜空裡異常明亮。
幾乎在同一時間,在相距不足兩裡的地方,也點亮了五根火把,也劃著相同的圈。
這是預先約定好的暗號。
朱棣心中大喜,老十七果然不錯。
他又命令"放銃!"
朱能“嘭"朝天放了一銃,那邊朝天"嘭嘭"放了兩銃。
朱能"嘭嘭"放了兩銃,那邊"嘭嘭嘭嘭嘭"連放五銃。
所有的暗號都對上了,朱棣勒馬揚鞭,大呼一聲
"衝!"
也速迭木兒正在睡夢之中,聽到手下來報,明軍來了。
他連忙披上衣服,登上城樓,遙見兩條火龍向這邊遊來。
也速迭木兒親自擂響了戰鼓。
"咚咚咚!"
"咚咚咚!"
"咚咚咚!"
沉重的鼓聲傳向四麵八方,預示著戰爭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