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陽平關。
在劉璋派遣換防張魯的龐樂、李異兩位校尉,被張魯領著賨人杜濩、樸胡、袁約等人的部族攻殺後,兩家實際上已經是撕破臉的狀態。
但劉璋考慮到先平定南中,然後掉頭乾掉張魯的想法,因此暫時沒有點明張魯的罪責,和張魯攻殺起來,而張魯為了拖延時日,完善漢中的戰備,以應對劉璋日後的征伐,所以對劉璋虛與委蛇。
所以本該大打出手的兩家,如今還維持著表麵上的和睦,隻是暗地裡兩家早已是波流湧動。
如今張魯聽從功曹閻圃的建議,斷絕了漢中通往成都的道路,將因為關中、涼州騷亂,而南遷入蜀的一眾流民留在了漢中,以免這些流民成為了劉璋的兵丁,同時張魯將這些流民引為了自己的助力,一消一漲,壯大漢中的力量。
隻是這些流民中,有不少人並不願意待在漢中,而是更向往富庶的成都,孟達、孟子敬便是其中一位。
孟達在陽平關打聽到一些消息後,騎著馬向著陽平關後宗族的營地馳騁而去。
莆一到營地門口,孟達就看到早上還是一片荒涼、隻有青草的營地選址上,現在已是初具雛形的營地了。
營地立有平齊的柵欄,柵欄前挖有溝渠,雖然不是很深,但阻隔一般的蛇蟲鼠蟻、野獸侵襲,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營地內,不少營帳已經立起,一座連著一座,規劃的極為嚴整。
孟達知曉,這肯定是他那位至交好友的傑作,也隻有他能打造如此規齊的營地,營地內不便駕馬馳騁,孟達下了馬,牽著馬韁繩向營地內走去。
營地內的人自然也注意到了回來的孟達,一名少年向著孟達迎了上去,少年麵露微笑,語氣有些雀躍的喊道:“舅父,你回來了。”
少年到達孟達的近前時,伸出手理所當然的牽過孟達的坐騎。
孟達點了點頭,囑咐了牽過馬匹的少年:“阿賢,把馬拉去洗漱喂食一下,記得草料裡摻上一些粟米,這一路上遠途勞累,也該讓馬吃些好的。”
孟達的外甥鄧賢自無不可,對於孟達的要求一一應允下,將馬匹牽到一旁洗漱喂食,並遵從孟達的要求,在馬料裡摻上一些粟米。
囑咐完鄧賢的孟達,向著營地中間的議事大帳走去,掀開帳簾的他,看到了坐於營帳內,正在安然讀書的青年,也就是他那位至交好友。
青年年歲不是很大,麵容介於青年和少年之間,神色淡然典雅,眉目鋒銳如刀,一雙眸子更是精光湛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