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法真這等大儒,又是隱世之人,李休是敬而仰之,也因此,對於法真的孫子法正,他是親切接待。
而孟達這號人物,家世其實也還不錯,是涼州刺史孟佗的兒子,但孟佗的涼州刺史一職,乃是孟佗賄賂宦官張讓得來的,這點讓李休有些不恥,因此他對孟達沒有什麼好臉色。
酒過三巡後,法正說起了正事,這也是他拜見李休的目的:“李君,我這次自關中扶風南下,是打算去投靠在成都的親族,但陽平關一直不許通行,遷延歲月日久,一則宗族居於漢中多有不便,二則致親族於成都枯等,卻是不知陽平關何日可以通關。”
“眼下宇內大亂,賊寇橫行,關閉陽平關是為了避免賊寇生事,至於陽平關何日通行,得看賊寇剿滅的情形。”李休是個有分寸的人,沒有坦言漢中和成都的矛盾,隻推說賊寇橫行。
法正見狀,吹捧了李休一句:“李君身為張師君手下,位列軍司馬要職,聲名播於漢中,正雖然來到漢中日淺,但也是聽說了,張師君不置官職,漢中唯有功曹閻圃和李君二人有官職在身,可見張君文武才乾出眾。”
“虛名,虛名而已,法君謬讚了。”李休說著謙虛的話,但他的臉上不免露出了喜色,對於關西大儒法真的孫子法正的吹捧,他很是受用。
眼下賓主儘歡,法正見縫插針道:“正宗族數百人,日夜望南下成都,與親族相會,不知李君能否稍開方便之門,讓我等出關。”
正在興頭上的李休欲一口應下,但他似乎想到了什麼,婉轉著開口道:“這恐怕有些不太好辦,現在據守陽平關的是張師君的弟弟張衛,此人有些小憨,不通人情,隻一味秉承張師君的命令,其他人他是一概不理。”
說到這裡的李休覺得有些不妥當,感覺在法正和孟達麵前削了自家的麵子,於是補上了一句:“不過即是法君相求,我可和張衛說項一下,以法君的家世,外加我的薄麵,想來張衛當會應允。”
法正露出一副大喜過望的樣子,避席向李休謝道:“既如此,正在此先向李君致謝。”
言罷,法正沒有忘了在一旁的孟達,他指著孟達說道:“子敬所在孟氏一族,與我是同行之人,不知可否一並說項。”
“皆可,皆可。”李休滿口應下,他盤算著,以他在張魯心目中的地位,和他現下領著督造新陽平關的重任,出麵讓張衛開一開方便之門,應該沒有什麼大問題。
“其實法君可以留在漢中,張師君執掌漢中,思賢若渴,以法君的家世名號,當可於張師君帳下任一要職。”李休出言招攬起了法正,想讓他留在漢中。
法正麵上沒有任何波動,但心裡一萬個不情願,他沒有什麼興趣留在漢中,在張魯這個米賊的手下任事,對於張魯所推行的天師道,作為大儒法真孫子的他,是厭惡至極。
“正與祖父一樣,無意出仕,隻願隱逸於山水,了此殘生。”
“不愧是玄德先生之後。”聽到法正的話,李休也不強求,而是讚了一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