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封王非我意(1 / 2)

興平二年,九月初。

南鄭官寺庭院內的樹葉在秋風的吹拂下,或是呈現青黃色,或是被秋意浸染的深黃,黃到極致的樹葉便掉落在了地上,於庭院中鋪墊起了一層金黃的地毯。

劉璋見著又一片樹葉在風中落下,這片樹葉隨風搖曳著抖了幾個圈後終是歸於塵土之上,他饒有興致的撿起了這片落葉,心中感歎時光飛逝,日月如梭,又是一年將儘了。

自來到東漢末年,他從最初的不知所措,到想著安安穩穩度過一生,而後見不慣這渾濁的世道,決定做點事情,洗滌掉這世道的渾濁,還一個太平盛世於天下,讓後世不至於出現五胡亂華之事,如果運氣好的話,他想著將時代往前推進。

而從興平元年奮鬥到如今的興平二年,兩年過去,劉璋自認做的還算不錯,他坐穩了益州牧的位置,將漢中掌控在了手裡,招攬了一批文武才俊、謀士良臣,前景稱的上是一片光明。

這時兵曹彭羕踏入院內,向著劉璋拱手稟告:“明公,孟達、楊帛、李休等人已在明堂候著了。”

“好。”劉璋點頭,今日他要接見一群漢中的二五仔,做招降納叛的乾活。

不多時,謹身站在明堂中間的孟達、楊帛、李休三人,見到了從明堂後麵屏風轉出的劉璋和彭羕二人。

隻是掃了一眼,孟達、楊帛和李休就埋下了頭,恭恭敬敬的等著劉璋坐定後,向著劉璋齊身施禮道:“見過明公。”同時黃權、吳懿、甘寧、法正、徐猛、襲肅等分坐兩側席位的一眾文武也是跟著施禮。

“坐。”劉璋沒有擺什麼架子,他也不太喜歡擺架子,隻一聲吩咐,他令三位漢中的叛徒安座。

隨即劉璋打量著三人,並同這三人交談了一番,對孟達這位曆史上鼎鼎有名的蜀漢二五仔,老賊司馬懿起飛的墊腳石,劉璋在一番交談下,不由驚歎孟達的言談身姿著實不錯,進見閒雅,才辯過人,似有將帥之才、卿相之器,也難怪孟達背叛蜀漢投靠曹魏後,能夠拿到魏文帝曹丕的青睞,以一介叛徒的身份坐鎮東三郡。

對楊帛這位漢中祭酒,張魯所親信的豪族楊氏出身的人物,劉璋的第一印象是憨厚,蓋因楊帛膚色黝黑、麵色老實的原故,但就是楊帛這麼個看起來像是老農一樣的人,一見漢中戰事不利,就做成背主的事情來,可見人不可貌相。

劉璋猜測前麵張魯聽聞到楊帛反叛的消息,估計吃了不小的驚,畢竟楊帛的相貌言談太具有欺騙性了,楊帛給人全然是一副忠臣孝子的模樣。

‘人心啊!’劉璋感慨了一句,人心這種東西是最為難猜的,如於禁,追隨曹操三十餘年,為曹魏外姓第一大將,為人又號毅重,但為關羽所擒後,立馬就拜伏請降,把曹操心裡堵的來了句:‘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

打量完楊帛,劉璋同李休交談了兩句,李休言談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看李休的身姿也算不得一員猛將,不過中人之才爾。

“休有一言,欲進於明公。”李休麵色端正,突然來了一句。

劉璋微笑,擺出一副從諫如流的模樣,示意李休憋了什麼話可以直接說:“無妨,卿且直言。”

李休隆重的出席,居於殿中向著劉璋拜服而下,口中宣言道:“明公,前者漢中有甘露降,土石中玉器出,此乃大祥之兆也……而張魯惑之,以為赤氣將衰,黃家當興,欲舉號於漢中,建製稱號,為漢寧王,而為功曹閻圃所諫,故不得施行。”

“區區一米賊,竟敢妄猜天心人意,實在是不自量力。”彭羕一貫的輕傲,表達了對張魯的蔑視,同時他掃了劉璋一眼,在他心中能為王者之人,除了劉璋非他人莫屬。

甘寧亦是冷哼了一聲:“黃巾賊、米賊,這些以鬼道惑人的犬輩,淨是想一些美事……天降甘露,土生玉器,這等的祥瑞,豈是張魯這個米賊能承受的住的。”

李休點頭:“甘中郎將和彭兵曹說的是,張魯以祥瑞屬己,實是癡心妄想……但天生祥瑞,也並不是沒有緣由,休懂一些占卜之術,曾經卜上了一卦,卦象顯示祥瑞歸屬於漢中之主,可張魯非有這等的福分,我意這些祥瑞的征兆當是歸屬於明公。”

李休說到這裡,他的容貌不由煥發了起來:“明公,天降甘露,土生玉器,皆示意有王者出矣……今明公東平巴郡、南蕩叟夷,現下又是驅逐張魯,還漢中一片清明,非命世之主豈有這樣的文武才乾。”

“如今宇內大亂,朝廷不振,民心不知所歸,正是明公大展宏圖之時……還請明公進位漢中王,以順民意,以俘民望,使天下之民知有所歸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