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成都風色(2 / 2)

作為益州大儒、讖緯大家,董扶在益土名號十分響亮,靈帝時,就有前後宰府十辟,公車三征,再舉賢良方正、博士、有道,董扶皆稱疾不就,而是還家講授,想入董扶門下的弟子自遠而至,在董扶麵前,益州牧劉璋都是執弟子禮,一眾私塾裡的童子自是不敢顯露出無禮的地方。

董扶拄著鳩杖走進屋內,鶴發童顏的他撫著長須說道:“但就算是作將軍,也還需讀書習文,為將而不通天文,不識地利,不知奇門,不曉陰陽,不看陣圖,不明兵勢,是庸才也。”

這句話是說給孟獲聽的,而後董扶話鋒一轉:“此外就算是作博士,有君子六藝,詩書禮樂射禦,駕馭駿馬,搭弓射箭的本事也是有的,不然何以稱之君子,何以作博士。”

這句話是說給呂乂聽的,董扶說教完爭辯的兩名弟子後,他總結陳詞:“文武之道,不可偏執一端,需文武相濟,方能有所成就,爾等需謹記,善思之。”

“是,先生。”私塾內的一眾童子皆是俯首稱是。

見到一眾童子心悅誠服的應諾,董扶微笑著點了點頭。“爾等童子且繼續學習,不可怠廢。”解決了童子間的爭辯,董扶吩咐了一聲後,就離開了私塾所在的屋內,他今日有一樁事情需要做。

董扶雖是身為治中,但並不需要每日到州牧府點卯,隻是隔上幾日到州牧府坐坐便是,一則他的年歲大了,經不起案牘之勞,若是每日俯首案牘之間,隻怕他已是早早的入土了,二則他的主業其實是教授後進,引薦賢士,案牘文書什麼的,非是他需要處理的。

說起來,其實董扶連隔上幾日到州牧府點卯也是大可不必,畢竟他身為益州大儒,名重益土,年歲又長,就算不到州牧府坐坐,也沒人能說他什麼,敢說他什麼。

但是董扶還是隔上幾日到州牧點卯,坐上一兩個時辰,蓋因一來給州牧府裡的官吏做做榜樣,二來有些機密消息,他需要從州牧府得知,家事國事天下事,他是事事關心的緊。

董扶的宅邸離著州牧府極近,這是劉璋給他寬待,避免董扶前往州牧府的路途過遠,勞累到了董扶這位長者。

因此,不多時董扶就到了州牧府,跨過門檻,走入了府內。

“董公。”成都令董和在廊下碰到了董扶,他拱手施禮,向著董扶這位益州大儒執弟子禮。

“是幼宰啊。”董扶麵露和洽的笑意,他對董和這位同姓的後進很是看重,一則董和清廉儉約的性情很是對他的脾性,以往蜀地富裕豐實,民風奢侈,在董和帶頭節儉,製定規則,蜀地的風氣有所改善,二則董和的治才他非常欣賞,在董和的治理下,成都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稱得上是大治。

立於廊下交談一番後,董和告辭而去,董扶則繼續前行,向著議事廳走去。

“久不見董公,何以今日有雅興來點卯。”

議事廳內,益州長史王商見到董扶到來,他立即放下了手中筆,站起身來向董扶致敬,並調笑了一句。

“閒來無事,四處走走,活動活動一下筋骨。”董扶踏入議事廳,在王商上前攙扶下入了座。

近前扶董扶入座後,王商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但見他麵前的案幾上,案牘文書堆的小山一般高,若不是董扶身材高大,要是矮上一個個頭的話,就隻能瞧見王商頭頂的幅巾,而看不到王商的臉了。

“自明公征討米賊張魯以來,事務繁雜,案牘如山,文表你是日見消瘦。”董扶見著王商略顯清瘦的臉蛋,他直歎了一聲。

王商露出溫和的笑麵,他辯解道:“千金難買老來瘦,清瘦些倒也好些,若是身材肥碩,倒是不美。”

董扶搖了搖頭,他反駁道:“清瘦些是好些,可太過瘦削,卻不是一樁好事,文表你身為益州長史,得明公重用,信而賴之,坐鎮成都,供給軍需,還需保重有用之身,努力加餐飯,方能多為明公效力。”

“董公說的是,商牢記在心。”王商謙和的接受下了董扶的說教。

“上次所言明公遣吳懿進軍武都,不知戰事眼下如何了。”董扶開口問道。

王商麵露微笑:“武都郡不過是些羌氐為禍,沒有什麼大的賊寇,眼下武都已是拿下了,如今明公因利便之,以吳懿為武都太守,坐鎮武都。”

王商將劉璋對武都的前後處置說出,惹出董扶臉上的笑意:“善,大善,武都一下,益州之土將無缺矣……不像往日,明公雖號為益州牧,可南中、漢中、武都皆陷於賊手,如今明公這個益州牧,方才稱的上真正的益州牧。”

“自去歲明公出任益州以來,興兵征討,無有不可,且兵旅時興,而民不知疲乏……有如此的明公,真乃我益土之福。”董扶感觸萬千,他身為廣漢綿竹人,唯念鄉土安平,不經兵災。

“有如此的明公,確是我益土之福。”王商微笑著應和道,去歲年初時劉焉病逝,留下叔子劉瑁和季子劉璋,而當時他會同司馬趙韙一起推舉劉璋出任益州牧,沒有立身為第三子的劉瑁,而是立了作為第四子的劉璋,是念著劉璋文弱,不會如劉焉一般在益土殺戮過重,以刑殺立威。

隻是到了如今的時節,看到了劉璋出任益州牧後的所作所為,他同董扶一樣,很是慶幸有劉璋這樣的君主,很是慶幸他推舉了當時頂著文弱名號的劉璋。(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