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文朝。
朱棣擇日登基,尊太祖嫡孫,建文帝朱允炆為太上皇,改年號為永樂!
經過半個月,文武百官齊心同力的整頓,大明王朝已經漸漸安頓下來,連年內戰的損失也在逐步恢複。
雞鳴寺中。
朱棣馬不停蹄的忙碌了半個月,每日隻睡兩三個時辰,勤勤懇懇不敢有絲毫懈怠,整個都瘦了一圈。
難得抽空來一趟雞鳴寺,也是為了公務,尋他背後的男人,佛道雙修的大師道衍和尚,共同梳理當下政策脈絡。
朱棣剛一進寺門,毫不客氣的舀了一瓢泉水,咕咚咕咚飲下去,痛快道:
“還是大師這裡的水甘甜!”
“陛下聖躬安!”
道衍和尚微笑行禮,言語讚歎:“陛下手段真是高明,此計謀一出,天下大定,臣甘拜下風!”
朱棣一懵,什麼計謀,怎麼有點沒聽懂,思索片刻,慢慢回過味來,苦笑道:“大師誤會了,說來離奇,若非我親身經曆,仍不敢相信子孫後代出了神仙,帶著父皇殿前顯靈。”
“臣懂得。”道衍和尚麵帶微笑,隔牆有耳嘛,他懂,他都懂。
雖然他佛道雙修,可骨子裡卻是不信佛也不信神,從始至終他隻信自己,信所見不信所聞,神佛之流,從來都是嗤之以鼻。
朱棣也不打算解釋,轉而問道:“大師,我尚且有憂慮,上皇年少於我,若我百年之後,上皇複辟,如何以絕後患?”
殺了便是!
道衍和尚眉頭微蹙,有些不明白為什麼會聽到這麼蠢的問題,忽然臉色微變道:“陛下不會真見到太祖高皇帝了吧!”
若非如此,以兩人廝混多年的了解,這殺才早就讓大侄子自然消失了,怎麼可能會問這種問題。
朱棣心有不悅,嚴肅道:“朕已經說過了,君無戲言,此地不怕隔牆有耳。”
當年這和尚每天在他耳邊念叨,可謂什麼話的敢說,互相信任到了極點,何時有過這樣質問的話語。
那些年在北平燕王府,兩人日常對話便是:
道衍:我送你一頂白帽子。
燕王:不要!
道衍:造反。
燕王:不敢!
坐上這個位置,終究不似從前。
朱棣歎了口氣道:“大師隻管回答朕的問題便是。”
“若太祖隨時顯靈,陛下則千萬不可傷上皇分毫,反而要竭力供養,於內,使之止步宮闈之內。於外,可令高熾監國,籠絡朝臣,內外結合之間,即使百年後上皇有複辟之心,卻已不足為慮。”
道衍和尚思索著,心中雖不信,還是依他給出了建議。
永樂朝朱棣便是常常擔憂,在他百年之後建文帝複辟。
於是在他北征或北行時期,常命太子朱高熾留守南直隸應天府並代行皇權、進行監國,父子倆一南一北,牢牢掌控天下,謹防一切建文複辟的可能!
朱棣想了想,歎道:“隻好如此了。”
“也許,太祖隻顯靈那麼一次,陛下無需多慮,一切有臣在。”
道衍和尚沉思道。
他心中已經開始疑惑了,難不成是朱允炆為了保命,找人裝扮太祖唬住了朱棣不成!?
正當他陷入沉思,麵前忽然出現一個穿著明黃龍袍的男人,隨意瞥了他一眼,拉上朱棣說了句:
“老祖跟我來一趟!”
而後帶著朱棣消失在了原地。
“呀!”
道衍和尚怪叫一聲,陷入了長久的懵逼狀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