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的,莫問也逐漸快要爬到攀岩牆最上端的部分了。
隻是相比於底下和中部的牆壁,這塊牆壁最大的難點也便是這最上麵這塊的岩點,因為那一整麵牆都是往外凸起的,比底下的牆憑空凸出一截。
而此時莫問相當於撐在一個“天花板”上,身體是近乎與地麵平行的姿態。
但想要過這最後一道大難關。
那需要的就不僅僅是靜態的能力了,這最後的難關,考驗的其實是攀岩者的動態能力。
至於什麼是動態能力。
攀岩者在動態過程中,會有一瞬間的騰空,隻有抓住時機,於空中抓住岩點,隨後形成新的靜態結構,再次控製住身體。
才能完成一整個動態控製。
這是對攀岩者全身性的考驗,不僅僅考驗攀岩者的力量,還有眼力、身體協調能力和控製能力。
而動態與靜態的區彆,便在於風險性。
因為靜態是可以完全依靠力量和核心能力來達成攀爬的身體姿態,大部分的身體姿態也都是屬於靜態。
隻要身體與岩點形成對抗,就能使身體被固定住,所以靜態在攀爬過程中也更加的安全。
那麼有人會問。
既然如此,為什麼還要運用動態能力進行攀岩呢?
因為動態攀岩是最經濟有效的一種攀岩方式,利用重心的移動,而後產生動能,隨後再利用這股動能進行移動。
所以相比於靜態的純力量,動態攀岩更省勁。
就好比一個人站在單杠前,想要讓頭超過單杆,采用跳起的方式和運用手臂將自身拉起的方式,那次數是完全不同的。
可看著這最後凸起的牆壁,莫問卻又一次不走尋常路了。
隻見他緩緩鬆開倆腿的支撐,單憑倆手的手指,死死捏住岩點,整個人的姿態也逐漸由平行於地麵轉變為垂直。
此時莫問就是懸掛在攀岩牆上。
然後右手猛地往前一夠,往上一伸,利用身高臂長的優勢,直接就隔著凸起的牆壁,摸到了最上端牆壁的岩點。
而就在莫問摸到岩點的那一瞬間,右手五指發力,死死捏住那個岩點,右手小臂肌肉一下就繃緊了,手掌的指節,支支分明,青筋暴起。
再然後,莫問便鬆開了左手,單憑右手手指的力量,將自己掛在了最上端,那塊凸起的攀岩牆上。
最後!
背闊肌,手臂同時發力,曲肘,上拉。
一個明明需要用動態度過的岩壁,就這麼被莫問憑借手長和力氣大的優勢給靜態度過了。
這一下也徹底看傻了地麵的老板。
不過再想想麵前的人是誰。
老板也覺得合理,畢竟“他”做啥,都合理,不過這都能依靠靜態攀爬,老板光是想想,那都感覺莫問的力量和靜態的天賦太變態了。
而隨著最後一個難點的突破,莫問再次順暢的開始了攀爬。
此時的他,距離最後的岩點,也是越來越近。
最後5個岩點……4個岩點……3個岩點……
底下的老板此時雙手也捏的緊緊的,不斷地摩梭,他現在比莫問都緊張,他比莫問自己都想莫問爬上去。
而後。
最後2個岩點!
隻見莫問左手撐住倒數第二個岩點,右腳勾住右側底下的一個支點,左腳側踩左側支點,然後形成最後一次對抗。
隨後右手緩緩上摸。
20……15……10……5……
右手的中指指尖已經觸摸到那最後一個岩點,隻差一絲絲的距離。
“啊!”
關鍵時刻,莫問大喊一聲,左手猛地一撐,右肩往上一送。
頃刻間,最後的那一絲距離也被彌補。
而後莫問的右手牢牢地抓住那最後一個岩點,整個人也穩穩停在那攀岩牆的頂端。
oNSIGht!
莫問onsight了這塊還未被任何人征服的攀岩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