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輿論暴力,將他席卷,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處於這輿論的中心。”
“那一天,男孩終於崩潰了,他選擇了自殺。”
故事到這,審判和節製也從中找到了自己的故事,這下,在場的六人都從中找到了自己的故事,但此刻,他們依舊不知道莫仁仁講述的這些到底代表著什麼。
“而就在彌留之際,男孩突然感受到了某種未知的號召,他再一次的活了下來,而且,他的麵前出現了一扇門,這扇門,給予了他再一次選擇的機會。”
“他可以在自己人生的不同階段,進行不同選擇,利用不同的選擇,體驗不同的人生,但代價,便是無論男孩的結局如何,永遠會有一個人代替他承受那原本惡的結果。”
“男孩對於這個結局,欣然接受,這次他進行了不同的選擇,但似乎,事情依舊不儘如人意,他依舊沒有獲得自己所選的好的人生。”
“同樣的,新的機會,又一次的出現,隨後便是新一輪的選擇,再然後便是同樣的不儘人意。”
“之後的之後,男孩不知經曆了多少次的機會,進行了多少次的選擇,但似乎,他一直都找不到一個完美的選擇,達成他想要達成的完美結局。”
“所以,他一次次的進行著新的選擇。”
“男孩也在這一次次的選擇中,由男孩變成了男人。”
“而這一次,新的選擇開始,但意外發生了。”
“男人突然發現,在選擇的大門前,站著一個和他很像的人,但這個人卻很老了。”
“可等男人低頭看著自己的雙手,卻突然發現,似乎不僅僅是對麵這個人老了,其實他也如此人一般老了,原來他居然在這無數次的選擇中,蹉跎了不知多久。”
“至於這個老人?男人發現,正是另一個自己,另一個同樣經曆著無數選擇的自己。”
“此刻,男人才發現,這無儘的選擇,無儘重來的機會,似乎並不是他以為的恩賜,反而是一種無儘的詛咒。”
“他在這無儘的選擇中蹉跎,經曆了無數的選擇,進行了無數的選擇,到現在發現,卻好像什麼都沒有經曆。”
“他在這無儘的選擇中,習慣性的逃避了一切,永遠不想麵對任何的困境與苦難。”
“甚至演變到了後來,當他經曆不如意的瞬間,他就會想到,要不再次進行一次新的選擇,再一次的重來。”
“而當男人發現了這一切後,不禁有種結束這一切的想法。”
“他知道,不能再如此下去了。”
“而就在男人想到這些的瞬間,陡然間,另一扇門,出現在了男孩麵前。”
“而這扇門出現的那一刻,男孩知道了這扇門所代表的一切,他義無反顧的踏入了這扇門中,他知道一切該迎來終結了。”
莫仁仁說到這,看向了麵前的眾人,此刻眾人已經不說話了。
他們知道,故事講完了。
而這個故事中的人,是愚者,是世界,是倒吊人,是正義,是審判,是節製,是在場的所有人。
他們都在命運所講的故事中,聽到了與自己有關的故事。
這個故事,關乎在場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