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少女和西瓜(1 / 2)

萬船雲集璿珠洋,十萬漁民下東海。

這曾經是七八十年代廣袤海洋上年年必見的壯觀場麵,如今卻隻能在黑白老照片裡窺見一斑。

菠蘿島坐落在東海,是璿珠千島群中不起眼的一個小島,跟其他大大小小的島嶼一樣,島上居民祖祖輩輩都過著靠海吃海的日子。

但隨著漁業資源的枯竭,時代的發展,交通不便、聚不起來人流物流、信息又偏僻落後等等因素,島上曾經的產業也遭遇了巨大的瓶頸。

不少海島人都開始思考起來產業轉型的路子。

最普遍的現象,便是遠渡東海,去內陸的大城市裡打工,這也是島上年輕人選擇最多的一種方式。

其次便是搞養殖,這也是眾多海島產業轉型最優先考慮的法子。

但跟養雞養鴨可不同,海產養殖說起來容易,辦起來可太難了。

小島漁民們普遍沒什麼文化,搞養殖全靠自己慢慢摸索,再把摸索出來的正確經驗代代傳下來,其中要走過多少的彎路可想而知,關鍵是試錯的成本太高了,代代牧漁的漁民們,哪有那麼多的資本來承擔試錯?

像方先鋒剛剛提到的,養殖不是沒人搞,搞過扇貝、鮑魚、裙帶菜等等,但最後都是失敗告終,一係列的失敗,讓諸多養殖散戶信心受到相當大的打擊。

貽貝養殖也是有人在做的,最開始是用的野生厚殼貽貝,但野生厚殼貝數量少、育苗也困難,根本沒法大規模養殖,後來又引進了北方的紫貽貝,雖然產量上來了一些,但個頭小、價值低、保質期短,賣價能差出來五倍,咋賺錢……

當前的困境在後世知曉的人是不多的,但在二十年後的時代,大家都知道菠蘿島是貽貝之鄉、是華東最大的貽貝養殖場、擁有萬畝海上牧場。

因其適合貽貝養殖的環境,菠蘿島出品的貽貝品質一流,不但國內市場供不應求,還遠銷到日韓等地方。

貽貝養殖也成了島上最支柱最核心的產業,普通養殖戶的收入都有二三十萬每年,一些養殖大戶,年收入可達數百上千萬。

可誰又能想到,這樣一項支柱產業,在2000年的今天,島上的民眾們大都嗤之以鼻呢。

時代發展帶來的機會和風口,總是一閃而過的,毫無疑問,當下的今天,結合著政府扶持的利好、養殖專家帶來的技術和精心培育的新品種厚殼貽貝,搶先搭乘上貽貝養殖的順風車是最好、最正確的選擇!

當年方先鋒就是因為沒有抓住這個機會,而是從魚販子轉型到傳統海產粗加工,以至於後續虧了大錢,等反應過來再想開始養殖貽貝時,不管是時間精力還是資本,都已經不再允許了。

這也是老頭子這輩子最懊悔的一件事,平時沒少念叨。

機會和選擇總是這樣的,出現的毫不經意,又稍縱即逝,當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選擇什麼學校讀書、選擇什麼做第一份職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隻是當時站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當作出抉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沉悶和平凡,卻還以為隻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

飯桌上,老爸老媽還在就貽貝養殖的可能性爭論。

作為小港口裡最活躍、最會打交道的魚販子,方先鋒其實很有經商頭腦的,但缺點就是比較經驗主義,要是此刻爭論的人不是老婆,他甚至都不屑爭論;

而作為家庭和睦主心骨的田喜蘭,雖然是農村人,也沒什麼文化,但很有見地,隻是性格比較含蓄內斂,人生也沒有特彆大的追求;

如今想想,老爸和老媽能湊一對兒,這倆的性格可不就剛好互補了嘛!

真活該你們是夫妻!

“爸,這事兒吧,我支持老媽!”

夫妻倆爭論間,剛剛一直沉默不說話的兒子,聲音陡然響起。

兩人愣了愣,安靜下來,看向方為。

還是方先鋒先回過神來,無語道:“去去去,大人說話,小孩子插什麼嘴。”

還沒等方為解釋,田喜蘭先不樂意了:“哎你這話說的,我看我兒子就比你強多了!”

“那也是我兒子!”

“行行,那你兒子比你強多了。”

“哎你這人……”

田喜蘭白了他一眼,轉頭看方為:“阿為你跟你爸說說。他就一死腦筋!”

“歪歪,彆人身攻擊啊!”

眼見夫妻兩人的貽貝養殖爭論就要變成無聊的鬥嘴,方為也是連忙道:

“我是覺得爸你真的可以考慮考慮,我剛剛不是看新聞嘛,說現在很多小漁村都開始產業轉型了,其實內陸市場很大的,有貨就不愁賣,至於交通物流運輸和銷路什麼的,各地政府也有扶持和改進計劃……”

“什麼新聞,我咋沒看到。”

“你剛剛在外麵洗摩托車。”

“……”

方先鋒將信將疑地瞥了他一眼,大概這小子真是新聞看來的,畢竟有些名詞啥的,說的頭頭是道的,他可不信村裡那破小學和半吊子老師會教這些。

“你們剛剛不也說了,村裡新弄的那養殖辦啥的,會組織你們培訓和參觀學習嘛,反正這事兒也不著急,乾嘛不多了解一下再說呢。”

方為言至於此,便不再多說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