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門一關,陸澤一家人打道回府。
一路上,陸建軍和徐芳萍都在思考,這個生意到底該怎麼做。
包子店已成既定事實,那就要想辦法去做好,兩口子都這麼想著。
一進家門,陸建軍就拉住了陸澤:“兒子,你說說看,包子店先從哪裡著手?”
之前在店裡受到的衝擊過大,他下意識地,想先聽聽陸澤的主意。
“老爸,你得先去找小叔,商量一下麵粉采購的事情。”陸澤回應道。
陸建軍兄妹四個,他排行老三。
下麵還有個弟弟陸建邦,就是陸澤嘴裡的小叔。
陸建邦,在麵粉廠擔任銷售科科長。
雖然單位效益也很一般,但好歹算是剛需企業。
即使也有部分職工下崗,但也不會輪到陸建邦這個科長。
家裡開包子店,以後對麵粉自然會有大量的需求,所以這事還得找到小叔幫忙。
陸建軍一聽,渾身變扭起來。
家裡兄妹四個,當年他學習最好,可偏偏趕上個學習無用的時代。
現在,反而算他混的最差。
陸建軍要強,平常遇到事情,都不願意去麻煩自家的兄弟。
陸澤見老爸那猶豫不決的樣子,馬上明白過來。
老陸家的氛圍,還真不如老徐家團結。
陸澤的爺爺奶奶,其實都是工人出身。
但老陸家,卻像一個很典型的小農意識的大家庭,個個都勢利的很。
問題的根源,還在於爺爺奶奶對待幾個孩子時,非常偏心眼兒,一碗水端不平。
雖然這樣評價長輩不好,但不管是老媽徐芳萍,還是陸澤自己,都對老陸家都沒啥好印象。
陸建軍因為混的不好,在老陸家很沒地位,連帶著徐芳萍和陸澤也一直不受待見。
陸建軍這一輩,有姐弟四個。
陸建軍除了陸建邦這個弟弟,上麵還有一個大姐和二哥。
也就是陸澤的大姑陸秀梅,和二伯陸建國。
隻有小叔陸建邦和陸澤他們家走的近一些。
大姑和二伯家,平常根本不來往。
沒辦法,人兩家都是領導乾部家庭。
不僅瞧不上你老三家,還成天擔心你家會有什麼事,去找他們添麻煩。
老媽徐芳萍就老說,彆看你們老陸家表麵光鮮,好像個個有出息。
論親情,比我爸這個廚子帶出來的孩子,可差遠了。
所以對陸澤讓自己去找弟弟幫忙,陸建軍十分不得勁。
雖然弟弟陸建邦和自己挺親近,但求到他頭上,自己這個做哥哥的,多少還是會丟麵子。
萬一這事,傳到了老陸家其他人知道,他就更是一萬個不願意了。
見老爸正為這事變扭,陸澤隻得勸上兩句:“老爸,小叔對咱家一直都不錯,該找還得找。
沒必要放著現成的資源不用,和錢過不去。”
因為年紀接近,陸建軍從小就一直帶著弟弟陸建邦一起玩兒。
長大後,兩兄弟自然也走的近,兩家關係一直很好。
要不陸飛那小胖子,整天來陸澤這裡蹭電視呢。
小叔這麵粉廠銷售科科長的現成資源,不用天打雷劈。
“行,那我明天就去一趟你小叔家。”陸建軍僅遲疑了片刻,就點頭答應下來。
他把心理包袱全都卸下,麵子丟了不要緊,這個家不能倒。
包子店,是家裡唯一的希望,絕不能有任何閃失。
徐芳萍問道:“兒子,那我做什麼?”
“老媽,你可是產品總負責人。這兩天,得抓緊把包子都研發出來。”陸澤囑咐道。
徐芳萍很是不解:“包子有什麼好研發的?來回不就那幾種餡兒嗎?”
“老媽,咱家的包子店,如果想生意好,可不是那麼簡單。
首先,包子的花樣,一定要多。
豬肉餡,香菇青菜餡,梅乾菜肉餡兒,香辣粉絲餡,豆腐餡。
還有豆沙餡兒,芝麻餡兒,酸豆角餡兒,鹹菜餡兒,光這些,都夠你忙活的了。”陸澤舉例解釋道。
徐芳萍都聽懵了,老徐家做包子幾十年,都沒聽說過包子,居然能有這麼多種餡料。
她擔心地問道:“兒子,包子店一下弄出這麼多種餡料,能賣的完嗎?”
“老媽,咱家的包子店,一開始就是要以花樣多,去贏得口碑。
花樣雖然多,但客人的口味喜歡,肯定也不一樣。
加上人人都願意嘗個鮮,不愁賣不完。”陸澤寬慰道。
徐芳萍將信將疑地答應下來,她已經在思考,這麼多種餡料,該怎麼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