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不介意穿洋布的(2 / 2)

“嗨,我上次跟一個德國人在一起,看見成都一個郎中,用黴菌給發炎的病人治病,那個德國人漢斯,非得認為這是巫術,和郎中爭執起來,郎中掏了本古籍,說是唐朝就有了醫療方式,讓我給漢斯解釋。”

周小山無奈啊,隻能搬出萬能的德國人漢斯。

反正自己編故事,也不是一兩回了,熟的很,說自己把郎中古籍上的意思,翻譯給外國人聽,德國人聽完以後,忽然想起以前看過的一片論文。

英國人也在實驗類似手段。

於是開始跟自己一起,弄了個實驗室,埋頭提取青黴素,他取名叫盤尼西林。

陳敬方瞪大了眼睛聽著他說完,像是在聽天方夜談。

他也明白了,永州醫院已經用盤尼西林治好了一百多細菌類感染的病患,僅僅一例因為皮試過敏無法用藥。

連梅毒這樣惡心的惡心病,依然藥到病除。

天津那幫子做醫藥的洋行,一副鼻孔朝天的態度,差點沒把陳敬方氣死。

“那個德國人漢斯怎麼樣了?”

“心臟病發作。”

“可惜了,你的玻璃技術也是他教授的?”

看著周小山點頭,陳敬方簡直覺得這混蛋福分大的沒邊了,果然是善有善報。

這種好事也能碰的到。

“我們現在,拿到德爾洋行,你準備怎麼做?”

“首先,在米國本土,注冊一家到兩家公司,控股德爾洋行的中國公司。然後用這兩家公司名義,在米國定製設備,回永州大規模生產盤尼西林,並且在米國,注冊專利也進行臨床實驗。但是中日之戰,一觸即發,我們等不了這麼長的米國藥物臨床程序。所以我們借口,這個藥物,是瑞典人發明的,被米國的公司買了專利和技術,準備大規模投產。在國內打廣告,是歐洲最新的在研藥物,已經通過了國內臨床測試。隻是價格高昂。”

出口轉內銷的手段,這年代,聽起來不要太新鮮。

陳敬方眉角都開始飛舞。

“你準備賣多高?”

“兩條小黃魚,一支針劑。”

“我的天啊,你是在熬病人的油。”

這話不是一個人在罵了,周小山無所謂的聳了聳肩。

“短時間必須這樣做,六十六師在永州,需要戰備,急需無縫鋼管,TNT各種軍用物資,煉鋼爐,軋鋼廠,要化工廠,甚至我想要發動機生產廠,最好槍支彈藥除了小規模可以生產之外,還可以支援其他川軍部隊,這些設備,價值好幾個億。中日全麵戰爭一爆發,錢對我們來說,用處就沒有現在這麼大了。我們換來的設備,源源不斷的生產藥物,到時候可以救多少士兵的性命。”

都是生意做老了的人,陳敬方一下子聽明白了,拚命的點頭。

“幾個億,怕是國內的市場容量,遠沒有這麼大,你要設法往南洋,往歐州,米國賣!兩三年內,根本做不到!”

“儘力而為吧!多一點軍火,武器,確保送到抗日武裝手裡,未來的中華民族,就少死很多人!”

按照蔣百裡先生的預測,武漢廣州都會丟,國內最大的軍火產業基地,上海,太原,武漢,金陵都會丟,國民政府最大的三個兵工廠也會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