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晚上買的驅蚊液、手持電風扇和冰涼貼,在當下這個豔陽高照的時刻派上了用場。
主路曬得發燙。
“這邊是蓮塘,他們農戶正在經營管理。”接待他們的姓韓,一位二十多歲女村官,指著遠處,“那邊屬於野塘,其實也不算野,隻是沒有正式打理,附近的村民會在這公共的塘裡摘摘菱角,釣釣魚什麼的。”
她還介紹,“那塊塘的水口往外延伸,有段淺水河流,自然生長了你們所說的香蒲。”
“走,我讓電動觀光車,一路載咱們過去!”韓主任和幾名陪同,帶花獻宜兩人,坐上四行兩列的電動觀光車。
電動觀光車勻速平穩行駛在主路,兩側全是一望無際的荷塘。
蓮葉蓮花不懼什麼炎日,在微風中搖擺的極其張狂!
一陣陣的清香撲過來。鬢角間方才發出的汗,也乾涼了幾分。
下車,“你們看,這就是所說的野塘和小河。”
野塘裡東西較雜。
有上田段飄下來的藕,在此長成了蓮。
有不知道哪扔進來的芋頭,展了《龍貓》電影裡一般的綠葉。
蘆葦、香蒲、菱角…
小河段,主要是蘆葦和香蒲。
“環境真好!”江麥歎道。
“是!”韓主任自豪,“我們這堅持綠色發展。考慮到本地有古建築旅遊景區,遊客多了也想四處觀光,我們村離景區不算非常遠,就想著能不能也蹭蹭觀光流量。”
指著小河沿路的木頭棧道,“所以在農作物或者自然植物生長的基礎上,完善基礎設施。”
“咱們剛才經過的蓮田中間的主路是瀝青鋪的,還派了多輛電動觀光車,當然還有多人自行車。腳下,木頭棧道,又能讓遊客們近距離感受自然。”
拍欄而語,“你看看這棧道上的欄杆,能有效防止意外。”
香蒲和蘆葦搖搖晃晃,場麵大概真如《詩經》當中描述。
“你們村的經濟收入,主要是靠剛才所見的蓮麼?”江麥問。
“可以這麼說。”韓主任點頭,“在蓮的基礎上,我們冬季挖藕,售賣,或是深加工成藕粉、澱粉、鹵味零食等等;夏季荷花盛開,也能吸引不少遊客,由此產生遊玩交通工具、拍照服飾道具等租賃消費,蓮花、蓮蓬有些會摘去售賣。”
條理很清楚。
“不過,你們剛才坐著觀光車,發現兩側蓮田,有什麼區彆麼?”韓主任對他們發起考題。
“左邊蓮田花朵鮮豔,且多。”花獻宜回想在車中觀察到的,“右邊蓮田花色淡,且少。”
韓主任:“沒錯。”
江麥:“右邊的蓮田的花是被收獲摘取,拿去售賣了麼?”每到夏季,荷花類鮮切花就會大量上市。
但此處農村的荷花,他沒接觸過。
不是說傲慢。
隻是品種沒接觸過而已。
此處農村的荷花形狀、顏色較為簡單,自然風格突出。
他們鮮切花行業所用蓮花,基本是園藝馴化品種,顏色、花型更為精致且上鏡效果好。
韓主任搖頭。
“那側花多、花豔的,主要生產蓮子,叫【子田】;而另一側花少,葉多葉大的,叫【藕田】。”
“啊?”江麥第一次聽聞——原來農業蓮田生產還會單獨分開蓮子、與蓮藕,“這…課本上不是說,蓮全身都是寶,葉子能包荷葉雞,蓮花能觀賞,蓮莖能做最貴的印泥,蓮藕能食用。”
“哈哈。老板知識涉獵很廣嘛!”韓主任和幾位陪同都笑了,“還知道龍泉印泥!”
江麥謙虛:“還行還行。”
好歹自己也身處於農業之中,略有耳聞是常見情況。
陪同其中的一位是中年男人,他說:“不過,我們村不生產這種印泥。”
江麥摸著下巴:“可據說,這印泥價值不菲。”如若大量生產,應該能創收不少吧。
“話雖如此。”那陪同回答,“但術業有專攻——我們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