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琚有大功於聖人,所以賞賜四十餘年不絕,且他的前三個兒子,都被聖人直接冊封為官,這就是門蔭。
怎料,王琚直接在信中告訴他,想被門蔭?門都沒有:吾兒資聰穎,若執筆從文,當直取狀頭。若投筆從戎,亦能建李靖之功業。正所謂:鯤鵬當翱翔於九天之上,吾兒自勉!
懷沙倒是看得開:“那就認真準備嘛,杜伯父不是願意在詩文策論上指導你嗎?”
“實在不行,就投奔王大夫吧。”懷沙道,“你那拋石機,不是受到誇讚了嗎?”
《閨怨》是王昌齡寫的一首詩,全詩如下: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寫的正是,在開元年間,對外戰爭節節勝利的大背景下,底層軍士及其妻兒所不得不麵臨的難題。
“噗嗤”懷沙又笑了:“沒想到,你竟這般在意我。”
“唉,這事我又幫不上你什麼。”懷沙在後歎道。
“怎麼說?”
“舉子們在開考前便要投行卷,此時,主考官就會根據,他們的家世、才學、名望幾何,來大致擬定排名。像楊諫這種,出身顯貴,交遊廣闊、聲名遠播的,一投行卷,名字便在進士的名單上了。且二三十個進士名額中,一大半都是這麼定的。”
“我這幾個月裡,任勞任怨地幫國舅、虢國夫人、右相做事,為的,不就是讓考官知道,我交遊廣闊、才名遠播嗎?”
——
平康坊,右相府。
春闈的主考官,禮部侍郎李岩捧著一遝試卷,急匆匆地穿過層層回廊,最後來到李林甫所在的花廳中,躬身道:“右相,今年的春闈常科,禮部打算以包佶為狀頭。”
“包佶是何人?”李林甫問。
“回右相,其人是大理司直包融之子。其父與賀知章、張旭、張若虛並稱為吳中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