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世民踱步,“十七歲的狀元 ,為何不是出現在本朝。”
不過,唐文宗,李世民頓住,臉色也有點僵住,這麼說自己以後的諡號不是‘文’,那是什麼?
不過唐朝出了個唐文宗,李世民還是很高興的,畢竟是個好的諡號,證明唐朝之後的皇帝也很不錯。
他滿意了,同樣的貞觀群臣也滿意了,這科舉製來的正是時候,他們要好好地完善一番,爭取讓大唐出現更多的人才。
十七歲的狀元啊,說不定他們這也有呢?
唐文宗時期的莫宣卿此時還是五歲的稚子,他愣愣地看著天幕,眼睛裡流露出光彩,天幕上的姐姐是在說自己嗎?
朱元璋也不得不承認,十七歲的狀元確實很厲害,他頭疼地看著除朱標以外的其他兒子,“看看人家,再看看你們!”
朱橚,“父皇,天幕女子都說了人家天才,和彆人不一樣的。”
朱元璋氣急,這個兒子平時老實巴交的,說起話來怎麼這麼刺耳。
朱橚眨著眼睛麵露無辜,一旁的朱棣捂著嘴笑,“老五過來,四哥答應給你買生物課。”
朱橚驚喜,都顧不得朱元璋黑漆漆的臉,看向朱棣,“四哥,你真好。”
朱元璋:......
這兒子真不能要了,朱元璋撇開臉,看向朱標他的血壓才降下來,還是大兒子好,其他兒子都是混賬。
【像我們現在的小學、初中、高中一樣,每年的農曆二月通過縣試你就是童生;農曆四月通過府試你就是秀才/生員;接下來是每三年一次的鄉試,因為在農曆八月,又稱作‘秋闈’,通過就是舉人、第一名是解元[2];當然你要是這一次考不過,就要再等一個三年,三年又三年,三年何其多。】
【像是在《儒林外史》終描述的‘範進中舉’,故事中的範進屢次不試,一直沒有考上,而在考上的時候喜極而瘋,而在古代中也確實有範進這個人,五十四歲才成為舉人[3]。】
【古代考試不僅僅是考試而已,通過考試獲得‘名號’,就會有相應的地位待遇,就像中舉之後的範進,也會有俸祿,以及周邊人都會下意識地敬畏他,這就是地位,這就是影響力。】
【大概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大多數人稱把讀書考試刻在DNA裡的原因了,鄉試接下來是每三年一次的會試,在春季農曆二月舉行,也是‘春闈’,通過則是貢士、第一名是會元;最後一個就是殿試,由皇帝/臣子主管殿試親自策問,來評定等級,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4],這就是考試的流程,聽起來是不是很麻煩?】
【考試的內容也很多,像是在唐朝就有秀才、明經、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5]等多種科目,原來古人也是需要考這麼多學科的啊,一下子共情住了。】
蘇雅假裝抹了抹眼睛。
【我們現在也是需要考很多科目的,不隻是語數外,還有物化生、地史政,考上了大學還分很多專業,搜了一下現在我國竟然有792個專業,真是恐怖如斯,不過我們隻要選擇一個專業,當然你也可以學其他的,隻要你學的過來。】
嬴政聽著語 ,難不成是論語之類的?那數就是數學了,這外是什麼?至於什麼物化生,他們早就知道了,課程裡都有,都不需要問。
他讓扶蘇問天幕。
扶蘇咳了幾聲,聲音裡帶著忐忑,“外是什麼科目?”問完之後還擔心這次的問題天幕女子會不會看見。
其他朝代的人也疑惑,這外是什麼科目?
【有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