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 超級公路(2 / 2)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4221 字 10個月前

在修文縣的縣城北側,一條奇怪的公路,正在進行封閉式施工。

通過施工方的帶領,經過修文縣的公路入口,黃修遠車隊進入該公路,這條公路是藍色時代和中建集團合作修建的。

公路路麵是稀鬆平常的瀝青路麵,不過公路兩側的圍欄,卻明顯高於一般的高速公路。

一路開過去,公路不僅僅有高圍欄,還有很大一部分“隧道”,與普通高速公路不一樣的地方,這些“隧道”其實並不是鑽山體後建設的,而是因為公路兩側有高山、峽穀或者河道,才設置的“隧道”。

這種新型公路出現的目的,是為了預防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震和陡峭地形。

不僅僅燧人係的科研部參與了研發,還有科學院和工程院的人,以及中建、中鐵等基建公司的工程師和設計師們,都參與了這個項目。

之所以這麼多科研單位合作,是因為這個項目背後的戰略用途。

工程院的李奮院士,給黃修遠介紹著這條公路的情況:“修遠,你們公司提出的方案,在超算的模擬計算中,確實效果明顯,不過我們實際建設過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問題。”

黃修遠翻看著超級公路的設計方案。

超級公路與一般高速公路的不同之處,在於超級公路是一體的,特彆是在山地區域內,超級公路就是一條“管道”。

傳統的公路設計,需要考慮地形、地質,而且是由一塊塊路基拚湊起來的。

超級公路則反其道而行之,利用矽納米線、鐵納米線編織的骨架,填充一種新型高強度材料矽酸鹽—氯化鈉,填充在納米骨架中,外麵鍍上矽納米鍍層,實現了公路的路基一體化。

矽酸鹽—氯化鈉材料,其實就是之前用在頁岩油開采中,那種修複岩層的特殊材料,隻不過頁岩修複劑中,沒有氯化鈉。

之所以加氯化鈉,原因是因為藍色時代和北控水務在生產純淨水的過程中,生產量數量龐大的氯化鈉廢料,單單是今年上半年,藍色時代就生產了27億噸氯化鈉廢料。

如此龐大的氯化鈉,化工行業根本吃不下,堆放在工廠內,既占地方,又容易汙染環境。

黃修遠通過未來的記憶,找到了解決方案,那就是用氯化鈉作為建材,消耗掉這些氯化鈉。

具體的技術細節,就是通過那種矽酸鹽結晶修複劑,配合鐵納米線、矽納米線骨架和網格,可以形成一種高度穩定的納米結晶。

而且矽酸鹽—氯化鈉形成的納米結晶,雖然整體強度隻比水泥高20~30左右,但是在配合矽鐵納米骨架和網格後,整體強度比鋼筋混凝土高34倍左右。

另外矽酸鹽—氯化鈉結晶,還有一個更加奇妙的特性,那就是高溫修複。

就算是出現裂縫之類,可以通過加熱到103攝氏度,讓矽酸鹽—氯化鈉重新處於半熔狀態,重新恢複晶體結構的完整性。

加上矽納米鍍層的強度提升,彆說山體滑坡了,就算是8~9級的超強地震,都沒有辦法破壞超級公路。

黃修遠看完施工方案後,知道了超級公路目前的難題:“超級公路對施工方的專業要求確實高一些,而且山地地形,也加大了施工難度。”

“就是這個問題,不過上麵決心非常大,畢竟超級公路的維護成本低,而且安全性非常好,對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促進至關重要。”李奮院士笑道。

沒一會,車隊停在公路上,因為他們到了施工的最新路段。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