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期貨和實貨價格不同步,另外就是不少公司購買的原油是長協合同,一簽就是一年半載。
另外一個影響因素,就是各大原油生產商真在減產,試圖通過減產,維持高油價。
各大原油生產商的行為,其實就是在轉嫁損失,將原油產能過剩壓下來的損失,通過減產提價,轉嫁給全球製造業。
金融市場上,原油跌得快成白菜價。
實體市場上,原油卻繼續維持著高價格。
對於原油不能自給自足的地區而言,這簡直是製造業噩夢,哪怕是華元升值,帶來的出口利好,都抵消不了他們的成本上漲。
華國企業,憑借能源、原材料和產業鏈的優勢,直接絞殺了落後地區的競爭力。
而發達地區中,隻有米國擁有的能源和原材料優勢,可以和華國企業硬碰硬,卻又因為人力成本和環保成本,同樣競爭不過華國企業。
如今這個局麵,堪稱無解。
各個地區都有自己的短板,又難以形成合力,隻能被各個擊破。
不過原油市場的崩盤,引發的一係列連鎖反應,卻並沒有停下來。
長安,這邊是晚上。
能源聯盟在討論著如此調教這幫油霸。
而北美剛好是早上。
【送紅包】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ei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九點半米股一開盤,能源股中的美孚、雪佛龍、ugi、錢尼爾、杜克能源、康菲石油、金德摩根等公司,股價出現了大幅下挫。
不過最慘烈的板塊,其實是能源板塊中的頁岩油。
所以擁有頁岩油業務的美孚、雪佛龍、西方石油,都是暴跌的主力軍。
至於高盛,他們已經連夜申請了停牌。
但是巨大的財務損失,是高盛無法逃避的現實,現在他們已經開始整理資產,準備通過出售資產,償還這些巨額債務。
高盛逃避了股市的衝擊。
但是米股的其他企業,卻沒有那麼幸運了,能源板塊帶頭砸盤,然後鋼鐵、電解鋁、汽車、造船、運輸跟著下跌。
總市值才堪堪恢複到11萬億米元的米股,在2月7日星期二,遭遇了可怕的下跌潮,直接蒸發了6931億市值,同比下跌63。
這可不是一兩個股,下跌了63,而是整個米國下跌了63。
連盈利不錯的沃爾瑪、穀歌、微軟,這些零售和互聯網企業,都出現小幅度下跌。
這是真正的牽一發而動全身。
能源、原材料,基本每一個行業都必不可少的,那是輕資產的互聯網,其實也必須和實體市場發生聯係。
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或許隻有補全了能源、原材料的東亞,可以獨善其身,受到的影響比較小。
不過外貿的影響,還是相當的大,幸好國內原材料和能源成本,抵消了這一次能源危機的衝擊。
米股遭到重創,全球其他股市,也是一片愁雲慘淡,加上西洲聯盟的債務危機,一場金融危機,似乎已經必不可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