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紅色的火焰從發動機噴口噴湧而出,運載火箭在澎湃的化學能推動下,一點點擺脫地心引力。
儘管這幾年來,通過高頻發射運載火箭,國內的運載火箭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但是該小心謹慎的地方,眾人仍然沒有掉以輕心。
咆哮的發動機聲,觀眾的歡呼聲,摻雜在一起,這是人類進軍星空的戰歌。
運載火箭在半空開始調整飛行姿勢,然後向卡門線衝刺著。
這一枚運載火箭是新造的,不像東風航天城的那一批運載火箭,已經重複利用好幾次。
在駕駛艙內,三名宇航員正忍受著強烈的過載。
“各單位請注意,開始進入黑障區。”
“黃岩島雷達站,正持續監控飛行軌跡。”
“成功突破卡門線。”
“整流罩分離成功。”
整個過程有驚無險,當運載火箭突破卡門線後,危險性就直線下降了。
到330公裡近地軌道附近,芯一級和芯二級分離,隨即芯一級調整飛行軌跡,開始重返大氣層。
黃修遠看了一會,知道這一次發射任務,估計是十拿九穩了,笑著說道:“恭喜了!”
“哈哈,同喜同喜!”王院士也知道此次發射任務穩了。
黃修遠繼續剛才的話題:“長13的設計工作進行到哪裡了?”
“發動機已經設計好了,正在秦嶺試車,其他部分也設計得七七八八了,估計15年前後,可以進行第一次試射。”
說著說著王院士又提起另一個項目:“修遠,老李提交的筋鬥雲項目,你怎麼看?”
黃修遠一愣:“筋鬥雲?這倒是值得考慮。”
所謂的筋鬥雲項目,就是利用飛鵬級龐大運載力,背負著運載火箭抵達高空附近,然後再讓運載火箭點火突破卡門線。
這個項目的目的,就是為了節約運載火箭在大氣層階段,消耗的火箭燃料。
黃修遠想了想回道:“如果按照飛鵬級的運載力,最多隻能背負1200噸以下的運載火箭,到達30公裡的高空,這基本就是極限狀態了。”
“用來運輸長11,倒是挺合適的,這個方案可以為長11增加160噸左右的有效載荷。”
黃修遠謹慎的提醒道:“這需要協調號運輸船和運載火箭,不然很容易出問題的。”
對此王院士也點了點頭:“確實,老李已經在申請這個項目了,不知道可不可以通過。”
思考了片刻,黃修遠提議道:“我的雄鷹航天倒是可以考慮一下,畢竟國內項目太多了,估計能批下來,也要到15年之後,不如讓李院士帶著項目來雄鷹,我挺看好這個項目的。”
“那我就和老李說一下。”
雖然雄鷹航天是燧人係的子公司,但是航天局和燧人係關係密切,雙方既有內部競爭,也有合作,並不需要太避嫌什麼。
這種靠飛機背負式發射的運載火箭,國外也有相關項目,隻是他們沒有大載荷的運輸機,隻能用在小型運載火箭。
而國內有超大載荷的飛鵬級,完全可以改造後,將運載火箭送上30公裡這樣的高空。
某種程度上,運載火箭最耗燃料的階段,就是大氣層中的對流層和平流層,這兩個區域消耗了很大一部分燃料。
而筋鬥雲項目,就是將這兩個區域的燃料節約下來。
其實這種模式下,飛鵬級也可以當成運載火箭的芯一級,隻是這個芯一級,可以快速重複使用非常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