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 蟾宮(1 / 2)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6109 字 10個月前

鵲橋號經過65個小時的飛行,期間機動變軌三次,加速兩次後,終於到達了第二圈的遠地點附近。

此時鵲橋號距離藍星大約128萬公裡,距離月球大約246萬公裡。

藍星的引力彈弓效應,開始作用在鵲橋號上,引力彈弓的效果,其實並不像彈弓,反而像投石索。

星球引力拉著航天器高速旋轉,到了臨界點,航天器隻需要稍微加速,就可以掙脫引力束縛,同時利用這股離心速度,加速飛向茫茫宇宙。

鵲橋號就是這樣,被藍星的引力甩出去,飛向計算好的方向,即月球軌道方向。

飛船駕駛艙內,楊理明看著各項數據,又不時和葉亞東、張鋒交換意見。

通過駕駛艙上方的窗口,隻能看到一片漆黑的星空,我們經常看到的宇宙圖片,是色彩斑斕的漫天繁星。

但實際上,如果真站在真空中,眺望在廣闊無垠的星海,除了那顆耀眼的大火球,很少能看到繁星點點。

這其實是因為宇宙真空環境中,沒有大量的氣體粒子,不會發生光衍射之類,而人類的肉眼又隻能觀察到可見光,其他電磁波、光波是看不到的。

日常書本上的星空圖片,是通過各種紅外望遠鏡之類的科學儀器,再經過電腦處理渲染後,形成的人工合成圖片。

在一片漆黑的宇宙中,默默地飛向月球,鵲橋號顯得有些形單影隻。

探索這未知的浩瀚宇宙,總是需要一些耐得住寂寞的勇士,為人類晉升星際文明披荊斬棘。

高速飛行的鵲橋號,在引力彈弓加持下,本身的發動機又加速了一次,速度達到了105公裡每秒。

雖然航線有一些斜角,導致鵲橋號要進入月球的交彙軌道,需要飛行28萬公裡左右。

不過這個距離,對於速度高達105公裡每秒的鵲橋號而言,也僅僅隻剩下7小時24分鐘左右。

“報告,前進航線一切正常。”

“報告,已和望月衛星完成連接。”

楊理明點了點頭:“進入自動駕駛狀態,張鋒你去休息先。”

張鋒檢查了一遍自己負責的區域,又讓隊長再檢查一遍,確認無誤之後,他才漂遊向生活艙。

日常工作中,交叉檢測彼此的操作設備,這也是從航空業中,吸取過來的教訓之一。

很多失誤往往來源於疏忽大意,在正在孤立無援的深空中,由不得一點點馬虎大意。

而剛才張鋒提到的望月衛星,是四顆特製的衛星,它們分彆是望月1—通信中繼衛星、望月2—通信中繼衛星、望月3—導航衛星、望月4—導航衛星。

這四顆望月衛星,位於藍星和月球的格拉朗日點l1上,具體一點,是在藍月格拉朗日點l1的暈輪軌道上。

而格拉朗日點l1,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動平衡點,處於藍星和月球引力的平衡點上,距離藍星大概是32萬公裡左右,距離月球則是大約65萬公裡。

至於望月衛星的作用。

顧名思義,兩顆通信中繼衛星負責藍星和月球之間的通信,而兩顆導航衛星,則輔助藍星和月球之間的導航。

這四顆衛星是今年三月份才剛剛發射上來的,目的就是為了輔助月球空間站、月麵基地的建立。

在勻速巡航的過程中,楊理明又抽空聯係了地麵指揮中心一次,彙報了一些情況。

一轉眼,六小時五十分鐘過去了,距離抵達月球軌道的交彙點,隻剩下34分鐘的時間。

休息了六個多小時的張鋒,被鬨鐘驚醒過來,他拿起漱口液清洗一下口腔,用特製濕巾擦洗一下臉部,便回到駕駛艙中。

此時飛船開始製動減速,三人冷靜的控製著鵲橋號,八十分鐘後,成功到達交彙點。

“開始變軌。”

“收到。”

用了五分鐘左右,鵲橋號完成了機動變軌,成功進入月球軌道,然後開始環繞月球飛行。

按照原定計劃,鵲橋號將在月球軌道環繞27圈後,最停留在距離月球表麵310~320公裡的月球赤道平麵軌道上。

之所以在這麼低的軌道上運行,主要是因為月球引力比較弱,這個運行高度已經可以滿足空間站的正常環繞飛行了。

經過十幾個小時的變軌,終於成功將鵲橋號的飛行軌道,維持在313~318公裡的月球赤道平麵軌道上,鵲橋號平均186分鐘,環繞月球一圈。

到達指定軌道區域後,隊長楊理明開始分工:“亞東,輪到你休息了,其他工作交給我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