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發電流程,就是利用太陽能電池板、核電池、地熱發電站多餘的電能,大量製造納米鐵粉。
然後將納米鐵粉儲存在充滿氮氣的儲存艙內,當需要發電的時候,就將納米鐵粉吹入反應地坑中,同時注入純氧、納米鈣晶粉末(一種抗結劑)。
純氧和納米鐵粉相遇,會迅速產生化學反應,燃燒生成四氧化三鐵,並釋出大量的熱量。
而月球的亞真空環境,反應地坑中的熱量很難散發出去,反應地坑也采用了特殊設計,采用了大量的鏤空設計,可以有效利用月球的亞真空環境,達到保溫的效果。
抗結劑納米鈣晶粉末,則是為了避免四氧化三鐵熔接在一起,變成一整塊鐵板,方便清坑作業。
目前燧人係研發的熱電材料,已經將熱電轉化率,提升到356的極限。
加上電能提煉納米鐵粉、製造純氧、納米鈣晶和機械作業的能耗,這套係統的熱電發電效率,隻有285左右。
整體效率確實差了很多。
但這對於月球的供電係統,有至關重要的補充作用。
畢竟現在廣寒宮基地的太陽能電池板,總功率達到18萬千瓦,15天可以發電648兆瓦,加上核電池、地熱發電站。
在月白期的時候,廣寒宮基地的電能富餘非常多,而在月夜期卻出現電能供小於求。
如果不那調控電力,對廣寒宮基地的工業,會造成很大的影響。
因此研發了納米鐵粉儲能技術,雖然熱效率低了一些,但至少初步完成了電力調控係統。
其實燧人係和工程院,還研發了另一套發電係統,是以熔鹽發電技術為基礎,衍生出來的發電係統。
隻是高溫高壓的熔鹽,對發電係統的管道腐蝕太強,暫時還沒有研發出可以長期使用的材料,熔鹽發電技術隻能在實驗室實驗。
低熱效率的溫差發電,成為支撐月球基地工業化的重要技術。
此時廣寒宮基地的工業規模,在月白期可以達到日產泡沫矽鋼450噸、鋁合金80~90噸、其他各種電解原材料300~400噸。
工業製品種類,主要是:鐵軌、鋼柱體、太空艙骨架、抗輻射鉛複合板、鋁合金板。
有了這些材料和工業製品,對於建設基地而言,速度提升了非常多。
比如之前在生活區與科研區之間的交通通道,就在前幾天,完成了外殼、骨架、密封鋁合金板的鋪設工作,現在進入了內部配套設施的裝修。
藍星隻需要送一些隔熱層、保溫層、電子設備、電器和機械設備,就可以建成一條長度100米左右的通道。
如果全部材料由本土運輸,100米的交通通道,需要幾千噸的重量,就算是本土幾個航天城全力以赴,也需要一個多月的運輸。
可以通過本地工業,供應一部分粗材料、大型零部件,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同時,廣寒宮基地的工業化經驗,也為日後月球大開發,奠定了工業基礎。
規模與日俱增的廣寒宮基地,也變得越發的重要起來。
而藍星這邊,很多矛盾也越發尖銳起來。
特彆是那些勢力不上不下的二流子,他們看到廣寒宮基地的發展速度,比他們預計的速度更加快。
那種差距一天天擴大的局麵,促使很多勢力內部,產生了南轅北轍的分歧。
有人想向大中華聯邦靠攏;也有人想拉幫結派,發展自己的航天產業;還有人向諾亞會、西洲聯盟靠攏。
藍星各個勢力的分化、整合,進入了前所未有的浪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