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產業與科研(2 / 2)

納米崛起 嶺南仨人 4369 字 8個月前

這也是內循環可以循環得起來的基本盤,卡死超大額度的華元消費,配合無孔不入的身份信息識彆,個人消費又不會受影響。

整體而言,七百多萬員工的航天產業,對於大中華聯邦而言,仍然顯得遊刃有餘。

而未來的航天產業,仍然會繼續擴大,用於消化日漸龐大的畢業生,當然還有一部分再教育後的高素質人才,同樣可以吸納進入航天產業中。

畢竟整個航天產業中,很大一部分崗位,其實對於學曆的要求,並不算太高,大專生培訓一段時間,也是可以做的。

比如操作機器人清理跑道、零部件的組裝之類,難道要用博士去做?這些工作大專生同樣可以。

航天產業雖然整體是高學曆密集型產業,卻不代表都要高學曆,不然整個航天係統七百多萬員工,哪有那麼多碩士、博士。

這也是一種思想的轉變,航天產業要成為支柱產業,就不能在內部存在巨大的限製。

消除限製,不僅僅要在技術、動力、身體上努力,也應該包含在智力上的解鎖。

不然整個航天係統,一年就招聘幾百人,那估計要到猴年馬月,才有可能實現星際移民。

隻有讓更多人參與到其中,才可以更快的發展到星際時代,同時這種降低門檻的策略,也有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讓精銳力量將重點放在科研上。

就像現在的各大實驗室,內部的後勤人員非常多,這些後勤人員就是專門為科研人員跑腿和服務的。

不然三天兩頭開一個會,時不時去拉家常、走關係、拉投資,那還研究個屁。

黃修遠對於這種事情是深惡痛絕的,也一直在改變這種現狀,讓研究人員專心研究即可。

雖然各大國營科研機構,現在還沒有完全改過來,但是燧人係卻完全按照這種模式運行了好幾年,取得了非常豐厚的成果。

科學院、工程院和各大高校的實驗室,一直被燧人係壓得有些抬不起頭了,這種可怕的壓力,倒逼他們不得不做出改變。

憑借黃修遠此時在科學界的影響力,他的刀子可不會手下留情,反正一眾國營科研機構被他洗了一遍又一遍,牆角挖得牆都快塌了。

不改變,那就徹底成為曆史。

羊城。

嶺南材料研究所,這個成立不到八個月的研究所,其實是由三個老研究所組成的。

之前那三個研究所,一直對黃修遠陰奉陽違,所以直接被砍掉了管理層,然後合並重組。

新任研究所所長張雪林,這大半年來乾得如履薄冰,雖然科研經費批了8億信用點,但他卻不敢動小心思。

要知道,嶺南材料研究所的前身,就被黃修遠洗了好幾遍,整個管理層都完蛋了,不少人更是直接進去撿肥皂了。

他要是敢動小心思,估計下場也好不到哪裡去。

其實很多人也看開了,畢竟在內循環時代,來路不明的錢,根本就用不出去。

“張所,好消息。”

門外傳來興奮的叫喊聲。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