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討論的內容,就是當前熒惑真菌與過渡體本身的平衡問題。
雖然已經有了設計初稿,但是兩者之間的差距,仍然讓各個研究所頭疼不已。
如果無法提升人類基因本身的抗性,一味地削弱熒惑真菌的感染性和變異速度,可能會得不償失。
畢竟過渡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應對未來可能頻繁出現的外星微生物。
對於外星微生物的危險評估,聯邦從來沒有小看過,而是儘可能往高評估,以高危險性來製定各種應對方案。
寧可用牛刀殺雞,也不能用匕首捅大象。
畢竟高標準下,製定的應對方案,有很大的緩衝餘地,如果以藍星生態圈作為參照物,來製定應對方案。
到時候萬一出現超規格的生物,可能會瞬間擊穿聯邦的防禦體係,出現這種情況,那損失絕對是難以想象的,甚至人類可能直接滅亡。
因此現在研發過渡體的各個研究所,一邊在思考當前技術可以實現的部分,一邊向更高要求的方向挺進。
在削弱熒惑真菌,將其壓製到和過渡體平衡;或者提升過渡體的基因抗性。
這兩個選擇上,李明宇是傾向於後者的,他希望人類的基因,可以發展到硬抗外星微生物的程度,而不是靠外力削弱外星微生物,實現半桶水的對抗。
開了內部會議後,李明宇又迅速安排下一個實驗,這一次的實驗目的,是尋找高效激活起源基因的方案。
最好是可以實現隱性基因的開啟和關閉,不過他知道這樣的要求,短時間內是無法達到的。
畢竟激活隱性基因,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了,就彆提精確可控的開啟關閉隱性基因了。
對於這個實驗,李明宇並沒有閉門造車,他充分發揮聯邦人多勢眾的優勢,一邊自己做實驗,一邊和其他研究所交流合作。
特彆是人類基因研究所那邊,他希望對方可以弄明白,人類基因序列中的隱性基因,究竟有什麼功能,又如何控製和改造。
基因是一個神秘,又非常關鍵的東西。
黃修遠推動過渡體技術的研發,就是為了進化,讓人類成為基因的主人,而不是被局限於“生態圈”的自然選擇和生物本能之中。
彆看現在人類的文明非常發達,但人類仍然無法完全掌控自己的基因,甚至還弄不明白,很多基因的具體功能。
這樣的文明,就算是進入外太空,開拓了月球火星,也無法稱為真正的宇宙文明。
宇宙文明的文明主體種族,在黃修遠設定的概念中,必須完全掌握自己的基因,這是一個必要的硬性條件。
假如人類可以完全掌控自己的基因,那人類現在的太空移民戰略,基本就暢通無阻了。
因為完全掌控自己的基因,就代表人類可以減少對外部環境的依賴,無視月球、火星的重力強度問題。
在月球,可以讓身體變成適應月球的狀態;回到藍星,又可以迅速變回來。
這樣一來,就不需要擔心引力異常,會威脅到人類的繁衍生息。
隻是要完全掌控自己的基因,這並不是一條容易完成的技術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