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0章 農民不易(1 / 2)

種植水稻,一畝能有個八百到一千的收入。

因為大多水稻畝產也就是六百到八百斤,若是趕上一些不好的年景,這個也達不到。

還是那句話,若是種地能發財,誰還出去打工呢。

聽到這個,董建舒也歎口氣,“農民最不容易了。也是咱們國家吃飯的基礎。”

白葉點頭。

全國那麼多的人口,農民的占比是最大的。

可即便是這樣,種植糧食的人,卻不是吃的最好的人。

國家需要農民,可農民日子過得卻不好。

“你做的很好,讓大家看到錢,這種地的心氣也能提起一些。”

白葉點頭。

他們農場的工人,現在每人每月都能拿到兩千左右,一年下來兩萬四。

關鍵,這是一個人的收入,而不是一個家庭的收入。

如果這個家庭能有兩個勞動力,那就是四萬八。

而在這個收入之外,他們還有農場的租賃費作為分紅分到他們手上。

這個錢和現在的收入比,可能是不值一提了。但蚊子也是肉,到年底加上這筆分紅,再加上白葉今年新加的過節費,日子又好過了不少。

個人生產,自然是很難賺大錢。

但是土地整合在一起,整體的機械操作就能省很多人工,讓種田變得更輕鬆一些。

再加上一些政策上的扶持,能讓大的農場收益更高一些。

白葉他們農場除了係統光環之下,對於農藥和化肥需求量的降低,產量增加,而白葉提供的係統贈送的肥料,不光效果特彆好,還特彆的省。

更不要說係統商城售賣的種子,即便是普通種子,味道也是強於現代市麵上的種子。

既有老種食材的味道,又有現在食材的產量,一經銷售自然是賣的十分火爆。

所以說白葉的農場遠比其他農場更賺錢,且更穩定。

董建舒點點頭,“能經營的好,就再多建設幾個,讓更多的農民能有穩定的收入。我知道這不是你的義務,但是能力越大,要承擔的也越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