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王立和馬揚送上樓,白葉則是繼續收拾這條魚。
這一次,白葉準備做點年輕人更愛吃的,油炸魚柳,油炸魚丸,油炸魚排。
醃製的,調味的,撒粉的。
各種味道。
此外還有兩鍋魚丸。
一鍋大的,是清湯魚丸,主打一個味道鮮美。
另一鍋則是做的咖喱,先煮後鹵,讓魚丸都染上咖喱的香味。
最後的魚肉都被白葉做成一大鍋紅燒的了。
這麼多的魚肉,中午自然是吃米飯的。
去年的大米下來之後,白葉都沒空回去,直接就給了田支書一個地址,讓他們發來了一批。
發來的不算太多,新米水分大,最好吃。但基本上是現吃現打的口感才最好。
此時也不過剛過了正月,大家都還有不少米。
蒸了一大鍋飯,大家乾脆就在樓上擺上桌子吃了起來。
反正,現在也二十多度了,再加上這麼多的人呢。
上一次吃大魚之後,不少人都給白葉悄悄送了自家的土特產小禮物,這一次他們吃飯在中午,很多人可能沒吃到。
白葉留出他們夠吃的菜後,就將其他的魚肉都裝盒。
即便不如剛出鍋的時候美味,熱一熱也還是好吃的。
這些菜肴,魚丸之類的,就放在一單元的門口。
大家下班回來就能看到,就能領走。
尤其是一些人的名字,白葉是記得的,專門給他們貼了名字的標簽,免得僧多粥少回來晚了拿不到。
大家送白葉的那些小菜特產之類的,也被白葉和王立、馬揚他們一起搬到頂樓去了,偶爾學著用這些東西做一些小菜。
也都是難得的美味。
這頂樓其實是個複式,李大爺和李大媽兩口子住在樓裡,其實上麵這半層接連頂樓的地方還有一處廚房。是裝修的時候,兒女們想著要是能在天氣很好的日子在樓頂聚餐,就省得上下來回跑了。
但房子住了這麼多年其實也沒用上過,最多是燒個水。因為有時候會在頂樓陽光房這邊做一點小東西。
不過如今,這個小廚房倒是讓白葉用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