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豐滿眼驚駭的看向劉據,
“你知道你還說?”
“竇爺爺,所以我和您說,
您是不一樣的,在我看來,您追求更高深的知識,您不會直接否定其他觀點,您一定會聽我說完。”
“唉,罷了,”竇豐長歎,“你說吧。”
劉據點頭,
“竇爺爺,敢問百家何來?”
太子所言,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爭鳴的百家,儒道法墨、農家、小說家、縱橫家
這些課業,竇豐早已講過無數遍,脫口而出,
“春秋戰國為大爭之世,各家紛紛著學立說,以求賣於帝王家,自成一道。”
就如竇豐所言,
無論是儒家、法家、墨家、亦或是出塵的道家,
他們立說的根源,最開始都是相同的。
政論。
時逢亂世,一些有大智慧的人,開始意識到,東周傳統的政治體製已經不適用了,在這混沌時期,他們各自提出了未來國家構建的計劃。
這才是百家最初目的!也是百家最初的形態!
“百家立論,是為了天下否?”
“自然!”竇豐毫不猶豫點頭,“無論其說如何,皆是為了天下太平!”
“儒家也是如此?”
“儒家也是如此!”
“如果聖人在天之靈,他是想天下太平,還是想要其說光揚?”
竇豐聞言一怔,沒人問過竇豐這個問題,頓了頓,眼神複雜開口道,
“自然是天下太平。”
啪!
劉據一拍手,
“那便對了!我這也是聖人之道啊!”
“殿下此言何意?!”
“相比於發揚其說,聖人要的是天下太平,所以我能讓天下太平,因此摒棄聖人之說,也沒什麼問題啊!”
竇豐被噎住,怒道,
“殿下這是行名家之言!重農抑商國之大道!這裡是朝廷立的科館,怎能棄大道?崇小道?!”
“竇爺爺,那您說知識是不是拿來用的?”
聽到殿下又繞回來了,竇豐反倒是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因為就像他親口說的一樣,百家立說的根源,就是要拿來用的!用來創造新秩序!
先祖就是最大的實用派啊!
用永遠大於說!
就像孔夫子立儒家,四處講學,目的就是有人能看重他的理論,能應用他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