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著來京陛見”
英國是鴉片走私的主凶。禁煙最大的障礙在於鴉片交易中的賄賂,以及貪官們暗中的抵製。
所以去廣州禁煙的這個人必須是公正清廉、辦實事、有地位、能破除官場舊習的官員。
林則徐於眾人中鶴然而起,其節操、能力都是與當時的官員不同的。於是道光帝封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查辦禁煙事宜。
1838年馬他侖率英艦的來訪,其目的在於向中國展示英國的武力,以支持當時的鴉片走私活動,支持中英平等交往,並以“水師船隻隨時來粵”要挾。然而,當時的官員並沒有領悟出這段話真正要表達的是什麼。
他們完全想不到“島夷”會來真的。
鄧廷楨等人在8月15日向上奏報時,說馬他侖來華的目的:一是“稽查商務”,二是“改變舊章”(即不用“稟”字,表示兩國平等通商)。因其上傳的奏折有粉飾內容,即內地人對於歐美的認識也不準確。
所以道光收到後並不重視,僅朱批“知道了”三字便了事。】
【道光給林則徐的訓令是:“鴉片務須杜絕,邊釁決不可開。”道光想的可真行啊。
道光登基初年平定得了張格爾叛亂花了七年的,耗費一千多萬兩銀子,動用了四萬軍隊。
清朝的財政耗費不起了,道光認為大清可以打贏下一次戰爭,但是大清不能再有動亂和巨額財政支出了。
當時朝中官員都猜測禁煙免不了用兵,但其用兵規模應隻是小打小鬨罷了。
林則徐在廣東時反複向道光保證,不會發生大的戰爭。所以,鴉片戰爭開起,在道光皇帝看來,是林則徐惹的禍事。但是,我們現在都明白其實鴉片戰爭不過是稍早點將那層遮羞布掀開了。】
【自1816年之後,行商們對每一艘入口的外國船,都出具了絕對沒有夾帶鴉片的擔保。這分明是騙人的鬼話。
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1840年4月7日起,英國議會下院,經過3天的辯論,以271票對262票的微弱多數,通過了內閣的提議,對清朝開戰。
在我們仍處於和平假象下時,所不知道的另一端,戰爭已經出現,悄然潛至。
1840年2月,澳門葡萄牙人四傳英國將從本土及印度各地調軍艦12艘來華。1840年3月24日,英艦druid號抵達廣東海麵。因各種信息的來源等,林則徐將英軍要侵華的消息,全歸於是謠言或虛張。
1840年6月中旬,英軍抵達了廣東沿海的戰艦已達4艘,而林則徐在奏折上仍認為:這隻是一次大規模的鴉片武裝走私。
6月21日,英國遠征軍海軍司令伯麥率領第一批部隊到達虎門口外;7月15日,英軍占領舟山。戰爭來了,這是清朝上下誰也沒預料到的。】
【林則徐在那個時期做了許多努力,擁有至少四名翻譯,為他翻譯英文書報,本人更是將這些情報分門彆類,以供參考。林則徐還是第一位倡導向西方學習的人。我們稱他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林則徐已經知道了那麼多的英方情報,可以說是清王朝中最了解英國的官員了。可是為什麼還是沒有看出這次的戰爭是不可避免的?
因為林則徐在各種資料中發現英國國王要求商人要尊重中國法律,所以他認為,鴉片走私貿易是遠離其本土的英國商人違反國王命令私自進行的勾當。由外商們做的事情,國王等人並不知真情,而得出這些人的行動是得不到英國國王的支持,且他們也無法左右國王決定。
因此,他在一開始就與道光帝商定直接致書英國國王,要求其管束屬民,“定必使之不敢再犯”。
林則徐從翻譯的資料中,了解到了英國的地理位置、麵積、人口、軍隊、艦船等事。
正是這些真實的數據反映讓林則徐誤認為英國是不如中國這般強大的,較弱的英國若派軍遠征,不僅路途遙遠還會造成補給困難等,判斷得出英國不會這樣做。】
【鴉片戰爭中,林則徐在1841年6月被道光帝旨命發往伊犁效力贖罪。
即使被貶,林則徐對戰局的發展依然十分關心,對雙方在軍事上的差彆,他提出了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膽壯、心齊”。】
<林則徐寫的《四洲誌》、《華事夷言》後來全送給好友魏源,然後魏源寫的《海國圖誌》在清朝根本不受重視,流落到日本,成為日本變法維新的主要書之一。[無奈]>
<清廷總體來說對林則徐還不錯,後麵又召回了>
<up還應該科普下銷煙不是用火燒[無語]最近電視劇裡竟然出現了火燒的情節真的大無語……>
<生石灰燒融了後引海水稀釋衝走>
<還有左宗棠,清朝後期全靠漢臣支撐著>
<這期短欸,感覺林則徐的好多事都沒講清楚…>
<後麵左宗棠收複新疆也有依靠林則徐留下的地圖>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