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黃河治理簡史上(1 / 2)

李然然隔了幾天才重新打開13站視頻,剛進首頁就看見一幅秀美山河圖,但標題卻不一樣:

【黃河治理簡史】

(三維地球顯示著黃河這條“母親河”,並標注好地名。)

【大禹治水,主要采取“決九川距四海,浚畎澮距川”的疏導方法,即疏通主乾河道,導引溢出河床的洪水和漬水入海。

漢武帝是第一位親自監督黃河治理的皇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3年),黃河在濮陽境內瓠子向南決口。丞相田蚡進言,“江河之決皆天事,未易以人力為強塞,塞之未必應天。”。

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親臨瓠子口決口處,命令隨從官員自將軍以下都要背柴負土去堵塞決口。在君民共力下,終於堵住了決口。

到西漢末年,黃河災情十分嚴重,王莽立國三年之後,黃河在魏郡一帶決口。本來向東北的黃河改道東流和南下,在河南山東漫流數十年,主要水流在山東入海,因此形成了大麵積的黃泛區,這也是導致王莽王朝迅速毀滅的重要因素。

在東漢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黃河在河南地區發生決口,導致河道南移,給沿岸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漢明帝派王景趕赴河南地區進行治水。王景開鑿山阜、裁彎取直、疏浚淺灘、加固險段,並修築雙重堤壩,將黃河水從內堤的上遊水門放出,經過外堤的阻擋,再從下遊的水門中回流到黃河中。同時,在汴渠上設置了“十裡立一水門”,使水流能夠更為有序地注入,從而有效防止了潰漏的發生。

王景治水頗有成效,被漢明帝提拔為河堤謁者。史料記載,王景治理後的黃河曆經800多年沒有發生過重大決口,沒有發生大的改道。】

<曆代擅治國者必先治水,“黃河寧,天下平”>

<每個大一統王朝都不得不麵對的難題就是治理黃河,也隻有大一統王朝才有能力治河>

<一部黃河史,半部中國史[歎氣]>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就是說黃河。黃河曆史上多次改道>

<黃河泥沙含量高,容易淤積河道導致河水泛濫>

<河床高,泥沙多,到一定程度就要決口>

<漢武帝時期也因為與匈奴的多年戰爭,造成了國家財政枯竭,這次水災起碼得占一半的功勞,嚴重拖累了漢朝國力>

<田蚡是傻逼嗎???>

<王景能成功無疑是他遇到了一位非常賢明的君主,漢明帝對他大力支持,治黃河太燒錢了...>

<王景的治理黃河,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想到某人的大運河,看看同樣的大工程,彆人就搞得很好[吃瓜]>

<唉,黃河邊的樹木被伐得差不多了,加上水土流失嚴重>

<好像是到了元明的時候才確定說治黃河的根本在治沙,不在治水>

<王景用的方法也是清沙吧,規定幾年就要清一次>

......

不說都不知道王景這個人,沒想到漢明帝是這樣的君主啊。李然然越看視頻越覺得治理黃河不是件易事,感謝新中國。

視頻裡播放了黃河泛濫,沿岸百姓無處躲藏,他們被奪去了房屋,食物,乃至生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