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東吳二宮之爭的幾種結局(1 / 2)

唐?建中元年

唐德宗李適在今年,任用崔佑甫為相,為政清簡,頗有一番中興氣象。滿心的以為自己是位中興之君,結果光幕絲毫不給顏麵,不僅治國能力被質疑,還說自己後期無作為。

李適很不滿,在登基之初就立誓要中興李唐社稷!

宰相崔佑甫臉上浮現擔憂,“陛下,‘涇原之變’。從此前光幕給的信息不難得出定是涇原發生了兵變,建中四年距今也不過四年的時間,削藩還需謹慎,勿使節度使不滿,聯合對抗朝廷。”

“宰相說的是,朕定當牢記。”李適說完又忍不住叮囑,“崔相也應注意身體,朕不能沒有宰相啊。”

崔佑甫用手遮住嘴,輕咳道,“勞陛下為臣擔憂了。”

李適雖擔憂崔佑甫的身體,但還是更看重江山社稷,於是詢問道:“可還有能擔宰相之職的人?”

崔佑甫考慮片刻後,便道:“楊炎此人可堪為相,但此人生性狹隘,日後恐以私害公,陛下萬不能讓他獨攬大權。”

......

————

唐?元和十二年

“......”

唐憲宗李純失笑,李恒這是三個兒子都做了皇帝啊。

“武宗、宣宗...”這是光幕提到的後麵比較有作為的皇帝,武宗是李恒的兒子,宣宗是他弟弟。

這些以後再想吧,李純將目光重新放在削藩鎮上。前不久淮西叛亂已經平定了,裴度舉薦了一人,名為韓愈。

今日特命韓愈隨裴度一同前來,李純突然想到這韓愈光幕好像也提過,是因為李賀?

“李賀病可好了?朕還等著他呢。”

韓愈知道自己算是入了陛下的眼,“雖看著病懨懨,但他心中時常想著為國效力。”

“嗯,朕先追賜李賀進士及第出身,等他大好後,再補一個左補闕的職位。”

......

淮西叛亂平定後,韓愈升為刑部侍郎,李愬拜為山南東道節度使、上柱國,封涼國公。

李純每日勤鍛煉,還拉著太子李誦等人一起。

————

唐?會昌二年

“朕有文饒,是朕之幸。”李德裕革除弊政,是大唐利器。

唐武宗李炎想到了一個詞“君臣相知”,看向李德裕的眼光也越發溫柔。

李德裕看著光幕誇自己的話,不大好意思,隻好對陛下謝恩。

“朕往後決不再吃金丹,定養好身體,與宰相共創‘會昌之治’。”

李德裕感動,君信臣,臣必不負君。

李純繃直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嗬,李忱你配稱“小太宗”嗎?

————

唐?大中五年

砰!

唐宣宗李忱無能狂怒,光幕多次讚武宗而輕視自己,這口氣咽不下。

“嗬,李德裕竟然得了好評價,倒顯得朕這個貶死李德裕的人多麼不辨忠奸。”

不再糾結虛名後,李忱繼續處理朝政。

朝堂上下對李忱的評價是極好的,都說陛下勤儉治國,體恤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是明君。

今年八月,張議潮歸唐。至此,除涼州以外,陷於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區複歸唐朝。

......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