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白居易和琵琶行下(1 / 2)

【江州的環境比起長安不如太多。被貶為江州司馬後,我沒有一直沉浸在被貶的痛苦和不滿中。我在廬山修建了草堂,進行清修,和東林寺的方丈智滿法師學習佛法。

一日,在潯陽江邊。我遇到了一位曾經名動京城的琵琶女。與她短暫的交談後,我從她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我想起了十六歲時寫的“野火燒不儘,春風吹又生。”,顧況對我的大力讚賞,他們都說我作詩作的好。二十九歲時我又中了同進士,可謂春風得意。三十四歲寫出了《長恨歌》,名揚天下。我想起了曾經的意氣風發。可是,我現在被貶了。

我從琵琶女的演奏中聽出了繁華落寞背後的無限惆悵。她十三歲就是教坊中最厲害的琵琶手,時常收到武陵少年的邀請。那時的她以為這一切永不落寞,以為繁華會一直持續。我在這一刻仿佛看到了自己,年少時會想到現在的境遇嗎?會想到二十多年後會是這樣的嗎?我的理想會有實現的一天嗎?我還有堅持下去的勇氣嗎?

琵琶女的演奏很動人,先是彈奏了《霓裳》後又彈奏了《六幺》,琵琶聲宛若珍珠落在玉盤上的聲音,清脆動人。到江州待了快一年,我又聽見了長安的聲音。在場的許多人都哭了。其中又數我哭得最厲害,哭她也哭我自己。“江州司馬青衫濕”。

朝堂上的我和教坊中的琵琶女,我們看似是毫無相同之處的兩人,在此時此刻卻因同樣黯淡的前景,生出了同情,產生了共鳴。“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終究會有不甘心,不甘心結局會是這樣。

於是《琵琶行》誕生了。

“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

......】

<琵琶女究竟是她還是另一個他>

<看似《琵琶行》寫琵琶女,其實寫的是白居易自己的心聲>

<害,古時文人多悲劇,同時期不得意的文人又何止白居易一人呢?>

<以前是真的不理解不得誌,是什麼意思,現在真的明白了,每次讀《琵琶行》也想落淚[歎氣]>

<白居易的好友除了元稹還有劉禹錫,他也過得不咋地。>

<發現詩人作的詩和他所處的時代真的息息相關,他們處於中唐,大唐逐漸走下坡路,所以多是憂國憂民,感慨自身際遇,因為直言得罪權貴經常被貶,所以他們的詩與盛唐時期的風格差彆真的蠻大的>

<up做一期劉禹錫吧,他那麼浪漫的人,都搞得抑鬱了,社會真的黑暗啊[捂臉]>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白居易在日本真的很受歡迎,他的好多詩都被引進了>

<“知我者以為詩仙,不知我者以為詩魔。”>

......

李然然看這個視頻竟然看哭了,或許正如光幕所說,等擁有了一定的閱曆後,對於詩歌也會有新的感悟。

唐朝之後的人:那可是白居易!詩魔白居易!

唐朝之前的人剛看光幕時:我都還沒上光幕,這白居易又是哪兒來的。他憑什麼上光幕?

看完光幕後:白居易寫的《琵琶行》真好啊,其中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描繪,令人難以忘懷,押韻和節奏也很好。其詩中寫對唐王朝的批判也很深刻。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