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登基後,漢王朱高煦就開始想要奪太子位。陷害太子府屬官,又在朱棣麵前言儘太子的壞話,離間二人的父子關係。不過,朱棣並未產生易儲的想法,甚至看出了他想要奪嫡的野心。
而漢王朱高煦的心生奪嫡野心,有些人認為是在東昌之戰結束後,朱棣曾暗中表示“世子多病,汝當勉力之。”
明太宗朱棣在第五次北伐的過程中駕崩離世,太子朱高熾在北京繼位稱帝,也就是明仁宗。
洪熙元年,朱瞻基按照朝廷禮製從陪都南京前往北京城祭祀祭拜。朱高煦想要進行伏擊,卻因計劃不周密最終並未能夠成功。於是,朱高煦隻能繼續等待合適時機起兵發難。
明仁宗朱高煦即位後執政不足一年就匆匆離世,明宣宗朱瞻基即位。朱高煦認為此時皇位更迭,且朱瞻基位置尚不穩當,是個千載難逢的起兵時機,於是八月在封地起兵造反。同年朱瞻基禦駕親征,將朱高煦及其部眾圍困在樂安城中。
朱高煦成為俘虜後,被囚禁於京師西安門。朱瞻基不想要朱高煦的命,畢竟是叔侄。有一天,朱瞻基去看望朱高煦,誰知,朱高煦毫無悔過之心,還氣焰囂張的直接伸腳將朱瞻基絆倒在地上。朱瞻基惱羞成怒,下令士兵用大缸蓋住朱高煦,讓他安靜待著。可是朱高煦還不在意頭上的大缸,還舉著缸四處跑。朱瞻基忍無可忍,見朱高煦無可救藥後,最後將朱高煦燒死在缸內。而受朱高煦牽連,漢王妃韋氏及其9個兒子全部被處死。】
<叔叔殺侄子,後麵侄子殺叔叔。果真是天道好輪回。>
<害,都給過機會了!何必作死呢?不為自己想,為子女想想吧>
<為了那把椅子,嘖嘖>
<他的造反好無厘頭[笑哭]>
<如果朱高煦知道朱瞻基在位十年就死了,會不會苟到那時候再造反[狗頭]>
<這個可以有,蝴蝶掉叫門天子吧>
【洪武二十八年,朱元璋召諸侯王年長的兒子入京學習。在京期間,晉王長子朱濟熺、燕王長子朱高熾、周王長子朱有墩表現良好,極受朱元璋喜愛。同時他們的弟弟卻淪為朱元璋眼中的“不孝子孫”。
及長,太祖召秦、晉、燕、周四世子及庶子之長者,教於京師。濟熿與燕王子高煦、周王子有爋邪詭相比,不為太祖所愛。——《明史.諸王.晉王》
建文登基後,想要削藩。朱有爋不服兄長,覬覦其地位。於是便向建文帝朱允炆上疏告發稱他的父親和兄長圖謀不軌。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朱允炆當即就派遣李景隆以練兵為由,突襲周王府,擒拿朱橚和朱有墩。朱允炆將朱橚廢為庶人,全家流放雲南。
朱棣即位後將朱橚重新扶上王位,而周王朱橚就極度厭惡誣告自己的朱有爋。甚至多次上疏,讓朱棣殺了朱有爋。儘管朱橚很不喜朱有爋,甚至是恨,但朱橚長子朱有墩年歲已大,仍膝下無子。按祖製,藩王無子,兄終弟及。下一任繼承人隻能是朱有爋。
不過,朱橚在朱有爋的長子朱子瑾出生後,上表朱棣,將朱子瑾過繼給朱有朱有爋。這樣,朱有爋就和朱子瑾的關係就變成了“叔侄”,而朱有爋也會喪失繼承權。朱棣死後,朱橚向朱高熾上表,請求他將朱有爋搬離周王府。朱高熾答應了朱橚的請求。在朱有爋離開周王府四個月後,朱橚突發疾病死了。
朱有墩身體不好,因此,擋在朱有爋前麵的隻剩下自己過繼給兄長的“長子“朱子瑾。朱有爋強行將朱子瑾從周王府中擄走後,朱有爋就又成了周王之位的第一繼承人。
為了快速襲爵位,在朱高煦叛亂後,朱有爋指使彰德衛指揮王友偽造朱高煦、朱有爝合謀造反的書信。朱有爝是朱有墩最信任的弟弟,誣告他也能扳倒朱有墩。明宣宗三年,朱有爋廢為庶人,全家幽禁宗人府。】
<總結:一群不喜歡親大哥的堂兄弟組團。>
<《好兒子》>
<這才是真坑爹>
<這位才是真“兄友弟恭”“父慈子孝”>
<這三大聰明都湊一起了[笑哭]>
<是不是老二都不服老大啊,這三個都不服自己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