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皇帝的好幫手“與時變化,不斷修改”的儒家(2 / 2)

【我們有上帝視角,自然知道春榜上的人,均有經世致用之才。會元宋琮據《明實錄》記載:宋琮存心仁厚,審判定罪公正,名重於朝。官高至太仆寺卿。

榜眼尹昌隆官至禮部主事。敢於直麵勸諫皇帝的過錯,據《明史》記載,成祖因高煦從戰有功,許以為太子,高煦的親信淇國公丘福等勸帝立之。尹昌隆等人勸諫。

探花劉仕諤因複審的試卷“不行明白,用筆批直,有惑聖覽”被發配威虜充軍。四月初二,又恩賜調回,劉仕諤被降為鴻臚寺司儀署丞。不久,又遭到禦史的彈劾,終被殺。

可以看出這些人入仕後都是有所作為,更加說明春榜所選取的人都是有真才實乾的,這並非是南人為主考或北人為主考導致。

科舉作為一種選官製度,目的是為選拔真才實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士。從春榜的代表人物入手,發現他們皆不是庸才。

所以洪武三十年的這場“南北榜”案另有蹊蹺。】

<狀元陳?是最慘的狀元吧,直接被處死了[捂臉]>

<老朱寶刀未老啊>

<老朱讓他們重閱卷子的時候,還讓榜眼和探花也參與進去的,結果探花劉仕諤個憨憨還是選的南人,而榜眼尹昌隆就很懂的選了些北人[吃瓜]怨不得彆人是第二名啊>

<前三都不是簡單人物,起碼背後有高人指點>

<儒家…為什麼屹立這麼久,就是因為“你想要的模樣我都有”[狗頭]>

[秦始皇帝嬴政:儒家倒是能屈能伸]

[漢高祖劉邦:哈哈哈哈,政哥,在儒家這方麵朕和你想法一致]

[漢武帝劉徹:朕看重的便是儒家“合朕心意”]

[宋寶元二年蘇軾:想知道榜眼和探花都好好的,為什麼狀元會死?既然排除了舞弊,那還有隱情?]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樉:朱棣你還真許諾你二兒子太子位了啊!你這要置我高熾侄兒於何地?!]

[明洪武二十九年朱棣:你看清楚,這是《明史》說的,《明史》蠻清修的,能有多少真話,這也信?]

[清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朕忍你們明朝皇帝很久了!你們家的史書我們可是認認真真修了95年!!!]

[明正德帝朱厚照:哇,那慘了…]

[明嘉靖帝朱厚熜:修了近百年,你們是自卑嗎]

漢元狩五年

劉徹見光幕調侃儒家,不由大笑,又想到“尊儒術”是自己開始的,輕咳一聲。

“哎,不阻擾朕出兵,打匈奴的儒家就甚合朕心意!”

董仲舒正在教書,教的便是《公羊春秋》。

底下的儒家學子見光幕如此說,臉色俱變,恨不得拔劍怒斥。

不過,董仲舒朝他們擺擺手,讓他們安心坐好。

董仲舒撫著胡須,眼睛露出精光,未來的儒家肯定是要跟隨帝王變化而變化的,隻要儒家的地位不倒,光幕的調侃又沒什麼大不了的。

他現在儼然是儒家的領頭人,他為此自豪了許久,因為是自己使得儒家達到了這個地步!

何況,光幕也沒說錯啊,高祖時期叔孫通為了使儒家進一步發展,與時變化,才有儒家今日。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