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要說這事啊,還得怪@唐玄宗李隆基,你說說,你要是好好的在任上解決掉那些問題,不讓安史之亂發生,讓大唐好好的安然度過這200多年,會有那麼多事了?]
[宋熙寧三年沈括:咳咳,其實依照曆史進程來看,用後世常說的來講,這也是曆史發展的必然]
[唐玄宗李隆基:現在在朕的治理下,依然是開元盛世,安史之亂不可能再有的。]
[武周太平公主:……三郎還真是越來越自大了呢]
…
宋熙寧三年
司馬光滿臉憤慨,光幕不待見他,他是知道的。但是莫名被背上賣國賊的稱號,他是絕不允許的!!!
本來在最初的時候,他是打算直接辭官閉門編撰書,可是官家不允許,告訴他這是宋朝改革最為嚴峻的時刻,需要他的幫助。
是以,他說還是對王安石的變法頗有微詞,但每當他提出質疑的時候,王安石竟都能微笑聽完,然後再去實踐修改。完全不像以前那個倔脾氣…倒顯得他自己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了…
唉,還是編書好呀。
趙頊在宮中發現光幕上有一人的評論說得蠻有道理(主要是不易聽懂…)。
“沈括?”
趙頊正琢磨沈括這個名字有些熟悉的時候,便聽見王安石的聲音。
“王公,可是知道他?”
“回陛下,沈括在熙寧元年時曾任館閣校勘,後因母親病逝回鄉守喪。”王安石解釋道。
“朕觀此人多有學識,唉,不急。等他回京述職後再委以重任吧!”趙頊雖對人才極其渴望,但沈括畢竟是在守喪,等他回來再說吧。
此刻遠在錢塘守喪的沈括,還不知道隻因發在在光幕上的評論,便入了官家的眼。
…
【比較現實的是,其實無論都沒有兩全其美的結果,就算是在公平公正的製度,在出現了固定的受益人群之後,最終的效果也會逐漸降低,然後背離初衷。
“南北榜”案距今過去600餘年,至今看人有討論,不得不說,考試公平一直是個難題。
咱們一直都說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所以促進教育的發展,就是更多的惠及人民。教育均衡發展,亦是實現教育公平的必要條件。
我國人口眾多,分布不均。想要全麵實現教育公平是一項長期且艱巨的任務。科舉製度,雖然在清末被停廢,從此走出了中國的曆史舞台。但是它的內核公開考試公平競爭擇優錄取,依然是各國的不懈追求。
所以,在探索公平的道路上,並不存在完美的製度,我們能做到的僅僅是以史為鑒從中慢慢找到新的製度,找到新的公平。
本期,完】
<要說公平也公平,不公平也不公平。前個月不是剛高考完嗎,記得當時刷視頻就刷到好多討論山河四省和四川等地的考生發的視頻…唉,道路遠矣!>
<現在你讀書十幾年,高考進大學,不是說未來一定會功成名就,會擁有錦繡前程。隻是為了日後更好工作…>
<“讀書不是為了讀書,而是為了去感受生活理解生活。”>
<考試麵前人人平等,機會麵前人人均等,現在的高考地域不同,考卷也不同,各地慕名哦,也不相同。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古代科隻會出現冒籍的事,但現在監管更嚴格了>
<果然,一切曆史都是當代史。>
<中國的難題呀>
<下期再見啦>
[唐太宗李世民:自古以來,皆為難題。]
[漢武帝劉徹:製度不能一成不變,應時事而變化]
[宋仁宗趙禎:從光幕上似乎透見了未來的模樣]
[宋熙寧三年蘇軾: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明洪武帝朱元璋:如此說來,祖宗之法不可變,此大謬…]
[明正德帝朱厚照:額…不敢說]
[明嘉靖帝朱厚熜:這東西就是臣子拿來壓你的玩意]
[宋太祖趙匡胤:讀書不是為了做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