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吳巴丘大都督軍帳內,躺在病榻之上的周瑜與魯肅交談著。部將丁奉、徐盛站在一旁。
周瑜艱難道:“我非不想儘忠報國,奈何天命已絕。望諸公齊心竭力,輔佐吳侯成就大業。”
身邊的小喬攙扶著周瑜在病榻上坐了起來,並將筆遞到周瑜的手上,周瑜本想寫下遺書,卻無力書寫了。
小喬流著淚道:“夫君,我來代筆。”
“瑜以凡才,得遇明主之恩...曹魏在北,疆埸未靜。劉備寄寓,如虎在鄰...魯肅忠烈,謀略長遠...可以代瑜之重任也...倘蒙垂鑒,瑜死……死而無恨矣!”
黃昏下,周瑜與妻兒並躺在一張躺椅上,看著即將落下的夕陽。
周瑜突然對小喬道:“夫人,人言我與孔明兩雄相爭,水火不容,誰知他竟能深解我《長河吟》之寓意...各有其誌,各為其主,又豈能不爭?隻是他每爭,必高我一籌。天意乎?人力乎?”
周瑜勉強起身用力地扯斷了琴弦,頗為絕望地道:“既生瑜,何生亮...”剛喊完,便在小喬的懷裡氣絕身亡。
...
在東吳柴桑,都督府上下皆披麻戴孝。侍從們穿著孝服站在都督府的房梁上,用白布招著周瑜的魂魄。
侍從們高喊著:“都督歸來!都督歸來!”
...
諸葛亮得知周瑜死訊,十分傷感。
趙雲非常不解,向其詢問:“周瑜去世,荊州少一勁敵,應當高興才是。況且,那周瑜心胸狹窄,幾度欲置軍師於死地...”
諸葛亮搖頭歎息:“人言周公瑾嫉才妒能,非也!否則,當年他也不會叫我兄諸葛謹勸我歸順東吳。周公瑾並非嫉我之智有勝於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為東吳所用。周公瑾風雅超群,乃一代儒將。今壯誌未酬,如星殞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於是,諸葛亮提出要到東吳柴桑去為周瑜吊孝,劉備等人堅決反對,諸葛亮卻言此去是借吊喪之機,兼往江東尋找賢士。】
<嗚嗚嗚,小喬哭起來也太好看了[哭]>
<明主指的是孫策>
<東吳高危職業——大都督>
<大都督和諸葛亮算相愛相殺吧>
<不是,看到這裡的嘟嘟,真的好感慨。曾與孫策一起打下江東,後全力輔佐孫權,真的為了東吳未來殫精竭慮,>
<不知道多年後的丁奉是否會感歎,公瑾死在了最好的時代…>
<所以司馬懿不和諸葛亮爭,哈哈哈>
<司馬老狗:還好我度量大,要不然就成周瑜這樣了>
<嗚嗚嗚,恭送大都督!太意難平了>
<公瑾一路走好>
<記住,這段都是編劇自己加的。羅貫中寫的是周瑜真氣量小,諸葛亮聽到周瑜死後就幸災樂禍>
<曆史瑜粉震怒,羅貫中真的天殺的>
<英雄惜英雄>
[季漢章武二年張飛:誒?大都督還說過“既生瑜何生亮?”]
[東漢建安五年孫策:羅貫中你***]
......
東漢建安五年
黃蓋,程普等將軍為“大都督”感到難受。
諸葛亮真是裝,惺惺作態!
呼,總算結束了。
周瑜明顯放鬆了,這場“鬨劇”總算結束了。說實話,看了《三國演義》他都要不認識自己了。
孫策想安慰安慰公瑾,卻見公瑾自己並不在乎。
“伯符,羅貫中寫三國演義既是尊劉,我們自然是不會有太好的評價。”
“我心中早已不在乎了。光幕透露的細節不算多,根據大致發展可以推斷後麵應是著重描寫劉備入蜀後的事情。”